本市开展第29届上海市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

27.04.2017  21:38

  肿瘤是影响上海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本市最新监测数据显示,肿瘤是上海居民的第二位死因(第一位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其中肺癌、大肠癌、胃癌、甲状腺癌和乳腺癌位列常见恶性肿瘤中的前五位。

  上海市是我国最早实施肿瘤登记报告的城市,自2002年起肿瘤登记报告覆盖本市人口已达到了100%,成为世界上覆盖人口数最多的肿瘤登记点之一(我国2015年覆盖到2亿人口,登记率13%;美国的肿瘤登记率2000年为28%)。2002年起,本市已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法定肿瘤病例报告登记制度,肿瘤登记数据可靠,质量稳定,被世界卫生组织所认可。

  最新登记报告数据显示,本市全年登记报告的新发恶性肿瘤病例6.6万例,发病率465/10万。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上海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我国其他城市,低于发达国家,为欧美发达国家的2/3左右。全年因恶性肿瘤死亡3.8万人,死亡率266/10万。剔除人口老龄化因素影响,上海的年龄标准化恶性肿瘤发病率与世界和中国的平均水平无明显差异,上海的年龄标准化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推广应用适宜技术组织开展基于人群的筛查是肿瘤防治的有效策略之一。自2011年起,“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被列为本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至今已累计开展粪便隐血初筛检查300万,受到了市民的普遍认可和欢迎,2016年的民生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该项目的市民知晓度(71.6%)和关注度(70.8%)均名列第二。项目实施以来,本市居民对大肠癌常见症状(大便异常改变、下腹部疼痛)知晓率从47.3%提升到60.4%,对粪便隐血检查的认知率从2.2%提升到71.8%,对肠镜检查的认知率从3.7%提升到42.5%,大肠癌诊断时的早期比例从12.1%提高到52.8%,公共卫生效益显著。

  近年来,随着本市肿瘤防治工作中筛查、诊疗、随访等健康管理服务质量不断得到提高,诊断时恶性肿瘤早期比例上升显著,本市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现有恶性肿瘤患者超过35万人,五年相对生存率(指恶性肿瘤患者的观察生存率与假定其为一般人群的期望生存率的比值,相对生存率愈接近100%,表明患者的生存情况与一般人群接近,反之,表明患者生存情况愈差)为53%,高于国家癌症中心报道的30%的全国平均水平。本市的肿瘤防治模式正从以发病管理为主向发病管理与生存管理并重转变。

  长期的研究和预防干预实践证明,自然衰老、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环境污染和感染等是常见的致癌因素。不吸烟、避免二手烟、限制饮酒、合理膳食、坚持运动、保持适宜体重、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是减少恶性肿瘤最简单的方法。健康教育和宣传是广泛普及肿瘤防治知识、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提高公众肿瘤防治意识和自我管理健康意识的有效途径,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都将加强健康教育作为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市将积极落实规划要求,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肿瘤防治健康教育,提升公众对肿瘤核心知识的知晓率,普及科学防癌的理念,引导公众远离不健康生活习惯,改善健康生活方式,实现对肿瘤的有效防控。

  4月15~21日是第29届上海市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加强健康教育,远离不良习惯”。宣传周活动由市卫生计生委主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预防医学会、市医学会联合承办。宣传周期间,本市开展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普及科学的肿瘤防治知识,广泛宣传肿瘤的及早发现、规范诊治和科学康复理念,提高市民的防癌抗癌意识。4月15日上午,市卫生计生委在静安区闸北公园举办市级大型肿瘤防治主题宣传活动,邀请本市著名肿瘤临床医学专家为市民提供肿瘤防治咨询,现场免费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市疾控中心编印了《大众医学》专刊10万册通过现场活动、健康讲座和随刊赠阅等方式发放给市民。4月15~21日,在上海图书馆的底层大厅,举办肿瘤防治知识图片展,并免费获取赠阅资料。各区也结合辖区实际,以社区和医院等场所为重点,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市民可关注“健康上海12320”、“上海疾控”微信公众号获取相关肿瘤防治信息。

上海隆重表彰五“十佳”优秀医务工作者庆祝首个“中国医师节”
  广大医务人员为保障2400多万上海市民身体健康和上海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人均期望寿命从72.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