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举办宜居村镇论坛报告会暨“世界风景园林月”活动开幕式[图]

15.04.2015  16:09

4月10日下午,由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和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共同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合作交流办公室承办的“宜居村镇论坛”上海交通大学119周年校庆报告会暨上海市风景园林协会第九届“世界风景园林月”科普宣传活动开幕式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浩然高科技大厦举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副秘书长金荷仙,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兼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方岩,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院长周培,上海市委农办新农村建设协调处、市农委城镇规划处处长应建敏,上海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如雯,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副院长车生泉等出席会议。

2007年初,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 简称IFLA)宣布将每年4月确定为“世界风景园林月(Worl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onth)”,定期举行宣传活动。作为联合会成员,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积极响应号召开展“风景园林月”科普宣传活动。本届论坛主题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发展风景园林”,时值上海交通大学119年校庆,本次论坛学术交流也作为献给上海交通大学的贺礼,同时主办者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调动学会广大会员的积极性,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扩大风景园林行业的社会影响。

会上,方岩、金荷仙和周培致辞并肯定了中国风景园林协会9年坚持不断的科学普及宣传活动,强调活动响应十八大“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希望广大群众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突出建设宜居村镇工作重点。周如雯为“世界风景园林月”科普宣传活动开幕式动员,表示活动承接IFLA风景园林月与上海市科普月,将持续两个月。

周培、车生泉、应建敏分别作了题为《服务于宜居农村的产业增值》、《海绵城市发展与技术应用》和《上海市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报告,内容紧紧围绕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关联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探索,具有很强的探讨性和创新性。

周培认为农村正面临空心化问题,其根源在于城市发展弱化农业,缺乏土地长期规划,大建设打破环境,农业人口转移,农业生产结构与技术模式不合理等方面。应继续发展都市农业,一体化发展空间,统筹发展结构,加强其服务于城市的功能,发展科学性的模式。农业应着手转变,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由自然式向车间式发展,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由耗能型向环保型发展,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他还呼吁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迎合城市发展需求的多功能利用,彰显城乡一体都市特色,进行多产业融合,借力农业现代科技。

车生泉介绍了“海绵城市”的两项主要理念——低影响开发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强调“海绵城市”构建模式应是结合两者特点,着力于雨洪控制管理设施,达到资源循环、高效、可持续利用,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效果。报告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应走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保护、生态恢复和修复、低影响开发的途径,简述了国外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应用状况,并对其整体系统设计应用、主要技术进行讲解,结合山恩豪斯居住区居住单元雨洪管理系统与波特兰区域雨洪管理与城市绿色街道建设案例分析了“海绵城市”的具体细节与前景。

应建敏就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和上海美丽乡村建设的初步探索和总体构想进行了阐述,并总结了上海市美丽乡村建设的计划、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响应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做出的重要部署,上海市推进了一系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持续实施农村村庄改造项目。应建敏表示,上海市将围绕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的目标,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总体思路,推进郊区及其农村地区规划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发展,至2020年实现“保基本”、“出亮点”、“抓长效”三项目标。同时他也强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需强化工作推进机制,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共同努力,共同参与,翻新上海农村的面貌。

据悉,此次报告会是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19周年期间学校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也是“世界风景园林月”科普活动开幕式的主题活动,报告会吸引了来自上海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所、管理部门等单位的同仁和上海兄弟院校百余名专家学者及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