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消失的爱人》解读女性灵魂内核

27.01.2015  12:29

  因为吉莉安·弗琳的畅销书《消失的爱人》及根据此书改编、由大卫·芬奇执导的同名电影获得了评论界的广泛好评,在2015年的英语小说界引领起了一股女性犯罪题材创作的热潮。

  这些小说中,在婚姻中迷失的女性成为绝对的主角。无论是英国作家保罗·霍金斯备受期待的处女作《火车上的女孩》中郁郁寡欢的瑞秋·沃森,还是吉尔·艾斯鲍姆在《家庭主妇》中所描写的深陷绝望的安娜·本茨,这些小说都是在诉说迷失女性的故事。这些女主人公,就如同弗琳笔下的艾米一样,在灵魂深处有着钢铁般的内核。

  “人们总说,人性阴暗面都被写滥了,写来写去也翻不出什么花样。但自从《消失的爱人》面世以来,我们讨论的就一直是这种类型的人物。”环球出版社的出版总监莎拉·亚当斯评论道,“并不是说我们故意找寻这样的题材,而是出版界很清楚,这样的人物一定会受欢迎。”她认为,这种转变并非源于读者渴望阅读那些行为脱轨女性的故事,而是对于真实故事的渴求,和对不完美人性的审视。

  霍金斯的处女作《火车上的女孩》经过数家大出版社几番竞价,最终被环球出版社“重金”收入囊中。作者坦言,书中女主角形象经历了重大修改。“一开始我写这本《火车上的女孩》时,没想过自己会卷入犯罪小说的潮流,但我发现最近犯罪小说的风向确实在朝写实方面刮。”霍金斯说。

  “我觉得此类小说最有趣的一点就是一切看上去都完美无缺,可事实并非如此。”芮妮·奈特说,她的第一本书《免责声明》将在今年4月出版,“一个关于家庭生活的故事让读者更有归属感。但同时,这样的故事也会让人感到毛骨悚然。毕竟,家庭应该是一个保护你的隐私、让你感到安全的地方。如果这种安全感都被剥夺了,我们还剩下什么?

  贯穿这些小说的主题正是“家庭是个令人压抑而非放松的地方”。在这一点上,艾斯鲍姆的小说《家庭主妇》表现最为突出,书中压抑的女主人公安娜过着富裕的生活,却一步步地把自己的生活摧毁了。艾斯鲍姆认为,这位神经质的女主人公身上其实有我们自己的影子。

  “安娜就像我们背后议论的某位朋友,你可能不喜欢她,但你无法把目光移开,因为你从她身上找到了自己。我们都会做坏事。”莎拉·亚当斯认为,正是这样的心理造就了此类书的畅销。“读这些书并不是在猎奇,而是在读心理,是发现我们原本认定的事实并非事实——甚至都不知道到底谁才可以信任,更令人着迷的是,书中的人物也不知道。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