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纪委”管人管财管事 村监会当村民好帮手

21.01.2015  11:06

金山区在124个行政村探索村民自治新模式

■本报记者 张小叶   陆仁连是金山工业区高楼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主任。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260余张共计246万元的财务发票进行审核和公开。

我们村有农户860户,人口2852人,家底薄、经济弱。上届村‘两委’班子用钱大手大脚,老百姓对村干部有意见、对财务开支不信任,干群关系比较紧张,主要原因是村里各项工作和开支老百姓都不知情,怨气很大。”陆仁连说。为此,村监会成立之后,村里的重大决策、村干部廉洁情况他们都参与监督,财务支出不仅要村主任和村支书签字,还要经村监会审核签字和公示后才能入账。

作为沪上首个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基层农村,一条探索强化村级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道路渐渐明朗。实践证明,村务监督委员会就像村里的“小纪委”,通过“管人、管财、管事”,使村务管理更加规范,集体利益得到保障,决策更加民主公开,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严格的监督者

据陆仁连介绍,高楼村的村监会共有5名成员,都是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为保证村监会的职能,村“两委”班子成员不进村监会,连近亲属也不能进村监会。

村监会下设三个小组:“三资”管理组、村务公开组和民意收集组。他们每月集中活动2次,一次是在每月5号进行民主理财,一次在每月20号进行讨论交流和业务学习,平日里则随时倾听和收集村民的意见建议,消除村民对“村官”和村务工作的误解,为村民答疑解惑,并向村“两委”及时反映村民的意见建议,搭建起干群对话的平台和桥梁。

经过几个月的运作,村民感受到了村监会的积极作用,村“两委”班子与村民的距离也进一步拉近了。

金山区农村的基层民主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历史由来已久。2006年以来,金山区开展了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各村相继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建立加强财务管理的26项制度;2008年7月,金山区被中央纪委确定为全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系点;2009年2月,全市首创的金山区村务公开网开通。2013年3月起,金山区先后在金山卫镇及金山工业区高楼村开展村务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

如今,村监会制度全面铺开,在金山全区124个行政村成立,并全面启动运行管理。每个村的村监委成员5名至7名,由村民代表大会选出,大多是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等。

在金山卫镇星火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审核账目时发现蹊跷:村账怎么也摆不平,村里有45万元不知去向。村监会立即与村干部联系,原来,星火村的集体农场资金一时周转不开,前一个月临时向村里借了45万元,并承诺当月还清。村干部解释说,他们也没想到农场至今没有还款。村务监会主任俞桂明毫不客气地指出:“村里有规定,村账不能外借,一定要马上追回……”没过多久,45万元就被追回来了。

积极的贤内助

村监会除了履行监督村务的职责,在听取村民建议、落实民生政策上也起了很好的沟通作用。在永久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听取了全村576名老年居民意见后,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了重阳节发放纪念品事宜。

在村务监督委员会还未成立之前,永久村一贯的做法是在重阳节发放电热水瓶之类的小电器,多是从个体小老板处购买,并不耐用,对老人而言,这类电器既不实用,又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大多数老人对此不满意。

为此,村务监督委员会参加了村委班子会议,就有关事项讨论并提出了建议,最终被村委会采纳,将今年的重阳节纪念品换成了价值100元的购物卡,让老人自由选择购买生活用品。对此老人一致叫好:“村务监督委员会如此以人为本,为老人着想,办事周到,是我们的贴心人。

同样是永久村,由于该村地理位置交错复杂,前些年,因土地租赁不明确等矛盾,村内常常发生土地纠纷,甚至影响了企业交租金,制约了村经济发展。

村监会成立后,就如何处理好企业、单位间存在的土地纠缠矛盾进行统筹安排,对这一地段近20家企业单位、小作坊等进行了全面土地租赁再测绘,明确了该地段的土地归属问题。

现在,碰到类似矛盾便由村务监督委员牵头,要求金山卫镇司法所和浙江独山港镇政府启动联合会诊。现在土地租赁状况划分明细,再也没有拖欠租赁费的情况,村监会被称为村内事务的贤内助和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