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情结:冒雨走12小时山路 只为看到孩子们笑容

21.03.2017  21:31

拿到物资的孩子们高兴地笑了。(资料)

  一双鞋、一本书、几支笔、一个书包、一个布娃娃、几袋零食……近日,云南省富宁县者桑乡弄所村小学的几十个孩子收到一批礼物,这批礼物是从2200公里之外的上海市崇明区寄过去的。不久前,崇明向化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发起招募了这些物资,为的是满足贫困山区孩子们的朴素心愿。

  崇明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如何知晓“千里之外”的云南孩子们的需求?这要从向化镇的一名志愿者——邱鲁萍到云南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说起。

   就想帮帮那些孩子们

  2015年8月,在向化镇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工作的邱鲁萍放下家中一岁半的孩子,随第十八批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队启程前往云南,开展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对口文山自治州者桑乡——一个贫困山区。

  “那里出行基本靠走,家中常常停水停电。大部分‘房子’没有地基,就用木头支起几条腿,在上面搭个简陋的木屋,楼板下的空间要腾出来养猪羊、鸡鸭,用以糊口。”邱鲁萍说,当时她就打个地铺睡觉,晚上能闻到下面牲口的臭味。“门板补了又补,还是挡不住冷风呼呼地往屋里钻。

  孩子们也苦。那里的孩子,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光着脚丫,冬天很多人也只能穿凉拖;偶尔有双大人不穿的旧鞋给孩子,兄弟姐妹就轮流穿,并在体育活动时脱下来——怕磨坏。一双鞋,一穿就是好几年。“看着孩子们光着脚在操场上活动,我真的很想哭。眼看冬天要来了,大多数孩子宿舍里还是只有一条薄毯。从那时起,我就想帮帮这些孩子,想看到孩子们开心爽朗地笑。

  “这些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一双鞋,一件冬衣,一条棉被……”邱鲁萍开始通过微信向亲朋好友呼吁。她的亲友们看到这些孩子们衣不蔽体的样子,纷纷积极响应。当年初冬时节,第一批爱心物资就被运到了云南,她亲手把鞋子、羽绒服、棉被递到这些孩子手中。就这样,这些孩子们勉强度过了一个“不太冷”的冬天。自此以后,邱鲁萍开始尽己所能为这些孩子们募集物资。

   走12小时山路送物资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想要一件文具、一辆玩具汽车、一包零食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对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这是很难实现的心愿。

  不只是因为贫穷、买不起,即便有爱心人士愿意捐赠,这些物资要被送到孩子们手里也要历经艰辛。学校在山里,物资只能先寄到乡里,然后再由志愿者用拉货三轮车装着上山,运一趟就是6个多小时。山中多雨,山路泥泞,满载爱心物资的车子容易超重,车轮容易陷进泥坑里,要用石头块垫出路。费力垫出来没走多久,很快又是另一个坑……

  邱鲁萍说,最漫长的一次,她和志愿者们冒雨推着拉货三轮车,走了12个小时山路,才到达者桑乡命村小学。翻过最后一个坡,已是21时,大家都饥肠辘辘,身体弱的志愿者几近虚脱。

  当时,已是山里人家入睡的时候,但命村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举着火把等候。“老师,快进屋吃饭吧!”这是孩子们迎上来的第一句话。“孩子们太懂事了,30个孩子,没有人提礼物的事。”邱鲁萍很感慨。那顿晚饭,吃的是用大铁锅煮的野菜鸡丝粥。当地人只有在办喜事时才拿出家中的大铁锅用,才会杀鸡吃肉,而且仅限于条件较好的人家,这让志愿者们感动不已。

  吃完饭后,志愿者们倒头就睡,主人把家中唯一的一张床让给了客人睡。第二天醒来时,邱鲁萍发现,昨天灌满泥浆的鞋子、沾满泥水的外套已被洗刷干净、烤干。这时,孩子们才欢天喜地打开属于自己的礼物。“看到孩子们笑得开心,感觉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

  为打消爱心人士的疑虑,邱鲁萍每次都会将孩子们拿到物品后的照片——或背着书包,或穿着棉袄,或捧着书和玩具及时反馈给捐赠者。而且,邱鲁萍等爱心人士只认物资捐赠,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钱款捐赠。很快,这支爱心队伍就迅速扩大起来,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其中。远在云南另一个自治州的孩子们听说了邱鲁萍,也试着向她发去“愿望清单”。这次,志愿者们为怒江州亚谷完小的孩子们捐赠了800支铅笔、340本笔记本、312支碳素笔、108个文具盒。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