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结构性问题

03.03.2015  17:39


  小微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吸纳就业、推动创新、增强市场活力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容置疑。但受“三期叠加”因素的影响,小微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在原本融资难融资贵的状况下,生产经营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王爱俭做客《理论周刊》,就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王爱俭分析认为,从资金供应量来看,2014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2.2%,全社会融资总量和资金流动性较为充裕。全社会的企业、政府及个人的债务及融资加在一起,在2013年已经超过210%,2014年底在此基础上有所增加。因此,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多是结构性问题。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原因剖析

  记者:在中国经济调整的转型期,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始终盘桓不去,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尤为突出,您认为其内在原因是什么?

  王爱俭:首先,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经营风险高。我国中小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十分突出。由于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再加上中小企业负债水平整体偏高,从而使信贷部门放贷风险过高。根据工信部2013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按照100分为满分打分,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健康指数仅为61.1分,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基础管理健康指数为63.1,战略管理健康指数则仅为56.5,其内部管理水平也处于中下游水平。中小企业在管理上的落后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

  其次,小微企业内控能力的不足制约其融资能力。企业融资要具备“5C”,即品德、能力、资本、担保和经营环境,而我国大部分小微企业采取业主制和合伙制,规模较小且难以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小微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势必造成资金管理较为混乱,大大降低了自身的信用度,严重削弱了其融资能力。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中小企业集中地区的调查表明,半数以上的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6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在3B或3B以下。

  第三,担保抵押财产的缺失抬高了融资成本。由于商业银行对企业固定资产抵押的偏好,一般不愿接受小微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而小微企业的性质决定其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占比偏低,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以知识产权为主的无形资产占有比较高的比例。小微企业缺乏可以作为抵押的不动产,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而小微企业通过担保机构寻求担保时,由于多数担保贷款的期限较短,最长不超过一年,且基本上只对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而不对设备投资等长期性的贷款提供担保,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此外,担保机构在自负盈亏的情况下不得不抬高担保费用门槛,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影响了融资效率。

  记者:那么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外因是什么?

  王爱俭:一是金融服务体系的缺陷。在我国的融资格局中,间接融资在企业资金来源中占有绝对比重,并且由于金融危机以来信贷余额更是快速增长,相比之下直接融资的债权、股权融资发展相对缓慢。直接融资市场的不健全使得对中小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更为明显,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据央行统计,目前阶段我国占企业总量0.5%的大型企业拥有50%以上的贷款份额,而占97%的中小微型企业的贷款余额尽管近几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仍不足20%。

  二是资本市场的缺失。作为直接融资的两大渠道,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市场,对中小企业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发育不完善且迟缓,无论是股权市场还是债权市场的容量相对整个需求而言远远跟不上进度,大企业尚且如此,对于小微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其次对于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门槛仍然很高,国家对企业发行债券筹资的要求十分严格,目前只有少数经营状况好、经济效益佳、信誉良好的国有大型企业能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债券市场上尽管小微企业有集合债券等各类创新的尝试,但规模仍然较小。股权市场上,虽然创建了中小企业板市场及创业板市场,但截至目前中小板上市公司仅有71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397家,对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来说还远远不够。从市值上看,中小板和创业板之和只占总市值的22.2%左右,小微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来源还是银行信贷。

  三是信用担保环境的不足。目前,全国虽有各类小微企业担保机构3700多家,担保总额接近2000亿元,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1.35万亿元贷款,但供需缺口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尽管我国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出资在尝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但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上都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地方上的担保基金规模只有几百万元。而单独依靠小微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信用担保条件,很难获得银行信贷,小微企业不得不转向寻求民间借贷。

  四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尽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提出各类方案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但是迄今为止我国还未出台一部完整的有关小微企业的法律,在法律上的空白导致小微企业在法律和权利上的不平等,这种制度上的缺失是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相比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中小企业特殊融资机制(如韩国的中小企业银行、日本的中小企业融资库以及美国的政府引导基金等)这些机构一般由政府设立,并在不同程度上依靠政府资金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而我国目前还是大企、外企受到政府招商引资中更多的重视和政策方面倾斜,中小企业得不到资金上的便利和优惠。

  小微企业如何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记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一直是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仅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多次提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相关问题。而今年央行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对此,您有何建议?

  王爱俭: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税收、就业、GDP贡献度不可限量。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助于促进小微企业良性发展,真正使金融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经济。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扭转经营理念。大部分小微企业主经营理念陈旧,许多经营者被框在“有多少钱干多大事”的传统思维中,缺乏融资发展、“借鸡生蛋”的经营理念。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首先应破解自身的条条框框的约束,在经营过程中广开渠道,只有将整个业务盘活才能通过银行申请到更多的信贷额度,步入融资的良性轨道。

  二要完善内控制度。小微企业的规模不大,但是在制度上应该要予以完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经营上应当完善整个流程的内部风控制度,设立好自身的防火墙。财务管理作为内控制度中的重中之重,做到相关信息披露的透明化,会计账目的规范化与统计报表的时效化。

  三要下好互联网金融这盘棋,拓宽融资广度。相比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的融资特色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额度,第二是速度,第三是成本。在提升经营理念和完善内控制度之后,小微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创新融资渠道,做到融资的“开源化”。在合理风控的前提下,利用网络平台的额度与速度的优势,不但解决资金的燃眉之急,更能做到资金周转的整体优化。

  四要小微企业内部联手,挖掘融资深度。依靠单个小微企业自身的力量,在外源性融资过程中获得的资金毕竟有限,若小微企业能通过联手,打造企业“合纵”模式,对于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一大出路。具体说在现有的小微企业集合票据、集合信托、集合债券创新的基础上,可以争取政府支持,通过小微企业内部出资设立类似农信社的小微企业互助组织,也可通过设立小贷公司为自身出资的企业提供贷款利率优惠。通过小微企业的内部联合探索一条整合自身造血和输血的资金链条是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核心。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比如经济因素,我国多年来经济快速增长,且这种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依赖于投资,因此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资金供求关系不均衡。而从产业上看,当前我国在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可持续的发展问题,因此产能过剩较普遍。当然,小微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经营不规范、风险比较高、国家限制性的产业,在其正常经营活动外进行过度投融资。因此,包括人民银行在内,监管层要做的是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这将有助于缓解整个社会领域的资金供求关系,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要发展直接融资市场,继续开发新三板、创业板、新四板等,并开发适合小微企业的债券品种。此外,应鼓励民营银行投入,改善微型金融的供求关系,形成大、中、小多元的金融机构体系,加快建立更加透明、更加强制性、更加具有约束力的地方政府融资基金,也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应有之义。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 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银行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创新。做小微企业贷款,要有更高的风险容忍度。当然,风险和成本也可以因努力而降低,但这需要一个学习曲线,这条曲线也许会很长。银行会付出更多,但是收益又相对较低。单从商业收益来说,肯定会低于平均利润。但我认为,要做小微企业,就要把社会责任纳入目标。也就是说,做小微企业既要有商业利益,又要有比较强的社会责任,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另外,小微企业融资是交易行为,一定要有企业的配合。但只有银行和企业努力还不够,必须还要有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参与,这样才能促使这个问题达到一个接近有效均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