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管家"走了怎么办? 业委会实行居民自治

06.01.2016  07:20

  东方网1月6日消息:一个商品房小区,如果没了物业管理,会不会“天下大乱”?在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碧绿湖花园,34户居民组成的这个微型小区摸索出一条自治路,不仅成功降低物业管理费,还把结余补充进了房屋维修基金。

   装电子门禁门卫减至两人

  位于桐柏路165弄的碧绿湖花园,总户数只有34户,建筑面积5112.5平方米。虽然小区居民不多也收不到多少物业费,但保洁、保绿、保安等一样都不能少。

  2012年年初,碧绿湖花园的物业费调整,从1元上涨到1.8元。物业的理由是,这个微型小区每个月所收物业费不足万元,但支付四个门卫和维修工、保洁员的工资就已过万元。面对全市人均最低工资上调,入不敷出的运营让物业提出上涨物业费的要求。可在居民看来,没有得到更好的物业服务,就不愿意再多掏一分钱。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形成难以解开的死结。2014年3月,物业公司宣告撤出。

  “小区管家”走了后怎么办?这个难题落到了业委会身上。经过五位成员多次分析讨论和全体业主签字同意,碧绿湖花园走上居民自治之路。

  首先是“节衣缩食”精简人员。门卫精简到两人,从7时值班到19时,同时承包部分保洁任务。为减少人员管理成本,小区门口安装电子门禁系统,要求人员进出一律刷卡。小区10个固定车位的车主配备大门钥匙,进出时需自觉开关大门。如此技防加人防,降低了人员使用成本,也保障了小区的安全。

  其次是委托区房屋维修中心及原物业进行公共场所维修。业委会主任介绍,相关维修费用按市场价支付,日常项目包括清洗水箱、下水道疏通等;室内维修则请业主自行解决,或请区房屋维修中心提供有偿服务。

   热心居民投身小区事务

  业委会副主任兼财务大致算了一笔账:仅三个季度,小区内涉及到的硬性支出大大缩减,主要包含两个门卫工资,每月共4500元,此外就是水电费一项支出。而收入包括物业费、固定车位停车费等。如此一来,“自治账本”上竟还有结余的希望。

  业委会成员乐呵呵地翻着“自治账本”说,停车费18000元预计全数充入房屋维修基金,剩下结余款项可作为小区备用金应对突发维修需要。“这倒是显示出居民自治的优越和便利。”一名业委会委员感慨。说来也奇怪,以前物业公司上门收物业费,有些居民心不甘情不愿。现在感受到成效的34户人家,一看到业委会成员上门收费就立马交齐了物业费。

  当然,新问题也会出现。很快,就有居民提出降低管理费的事。业委会成员们担心,“降容易,涨起来太难。”好在,事情被搁置一年后,经过充分酝酿,管理费最终从1.8元降至1.5元。

  居民自治也有隐忧。业委会作为自治组织,无法替代物业公司的全部职能。除了需要居委会和政府部门的支持外,业委会成员一直在发动热心居民参与小区事务。如今,自治大家庭中多了许多新成员,楼组长、退休志愿者、党员积极分子等,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名成员投身小区事务。

  杏梅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爱琴透露,这个居民自治项目不久前获得街道1000元奖励。大家准备在这笔钱的基础上,每家每户再出一点,聚在一起吃顿“庆功”年夜饭,畅谈家园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