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将重点处理存量违建 建立数据库摸清底数

26.09.2014  09:46
  违法建筑、无序设摊,对于这些令人头疼的城市顽症,政府开出了哪些药方?收效如何?昨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专题询问,内容直指加强本市城市管理顽疾治理。13个市政府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15名市民旁听。多位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指出,今年政府在整治拆违、乱设摊等方面成效明显,但是,难题与问题依然并存。代表希望就高档别墅区违法搭建始终无法解决给出回应。对此,副市长蒋卓庆并不避讳地表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处理存量的违法建筑。

  整治拆违:研究执法权集中到城管部门

  在近年来市民群众的各类投诉中,违法建筑长期位列“头号难题”。市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城市管理顽症治理情况的报告显示,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方正在向这块硬骨头动刀亮剑。统计显示,1至8月,全市累计拆违639万平方米,已超过去年全年拆违总量的130%,其中拆除新增违法建筑70万平方米,拆除存量违法建筑569万平方米。

  报告也显示,拆违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目前全市存量违法建筑的底数还难以准确摸清,对于违法建筑当事人的违法处罚力度还太小,震慑作用不够明显。根据设想,下一步本市将研究把违法建筑的执法权限相对集中到城管综合执法部门,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同时,对在建违法建筑实施“零容忍”,坚决快速拆除,在确保“零增长”的同时,积极消除现有的违法建筑存量,如城乡结合部用于出租和非法经营的,基础设施保护区范围内影响城市运行安全的,市政和公建规划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域内的,存在明显消防安全隐患等违法建筑,都将被锁定为重点整治目标。

  下阶段重点处理存量违建

  “近期市区两级政府拆除违建进展很快,但高档别墅的违法搭建依然存在,甚至一直禁止不了。这些‘拆不掉’的别墅违建到底难在何处?有什么可行有效的办法?”在专题询问现场,常委会委员和代表们的前四个问题基本聚焦违法搭建、特别是高档别墅违法搭建。尤其是本报曾多次报道的“祥和名邸”小区,更是被多位代表提及。该小区42栋独栋别墅中,通过改扩建竣工的违建已达到31栋,5栋在改扩建过程中被喊停,不属于违章建筑的仅有6栋。“今年我参加了常委会组织的调研和视察,到祥和名邸这样的一些高档别墅去看了一下,违法颠覆了我们原来的想像,他们完全是重造,是非常严重的。”代表许丽萍直言,对这种现象,媒体曾经多次曝光,市领导也做过批示,但是一直禁止不了,“我的问题是,拆不掉的违章别墅难在何处,深层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政府对这类违章拆除,下一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请分管的蒋卓庆副市长回答。

  对此,蒋卓庆直言,“这个问题其实是多年来积淀下来的,有很多因素。其中在执法上面、法律资源的整合方面当时是有一些看法上的不一致,形成了蔓延的情况。

  “在市人大支持下,在法律的整合上做了重大推进,用多种法律来实施。特别是一些小区违法建筑面积比较大,处理之后要按照法律的程序来加大推进。”蒋卓庆表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处理存量的违法建筑,最近正在和相关法制部门研究,以一个快速有效的方法整治人民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存量违法建筑。

  建立数据库摸清底数

  市建管委主任汤志平表示,2012年度市、区两级曾做过一个摸底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当年申城尚有2900多万平方米违法建筑,但这个数字和实际存在的违法建筑还是有较大偏差。今年,政府部门正在研究建立数据库,把违法建筑情况和底数摸清。

  “目前拆违主体还是在存量,要逐渐把存量消除。”汤志平指出,重点是反映强烈、安全隐患大、矛盾突出的违建,这些要先予以拆除,“处罚的力度从法律法规来看还是不够,还不足以震慑,对当事人的制约要使得违法成本要高于得利,把这种违法行为纳入诚信系统,使得当事人会有成本付出。

  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陆月星指出,高档别墅违建问题确实很严重,“我们做过调查,全市现在别墅区有36个存在违法搭建,对于这样的违法现象,市区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控制和执法,但确实遭遇了拆除难,执法难。”一是由于在搭建过程当中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撑;二是执法力度不够,执法手段单一,处罚力度也不大;另外,综合制约的力度缺乏,原来只是限制房产交易,没有纳入到个人信用体系。不仅如此,执法阻力也非常大。

  但陆月星也强调,对此还是要迎难而上,破除现在拆违中的这些阻碍首先是源头控制,不仅是强拆,还可以自拆,助拆。除了限制之外,信用体系已经开始建立。

  颁布实施细则加强监管

  此前,上海市政府印发执行了建设交通委等9部门共同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违法建筑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大违法建筑治理力度。

  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指出,近期上海将针对《实施意见》颁布实施细则,加大违章源头发现力度,包括加强对装修的监管,装修前物业要和业主签定协议,明确允许物业进入房间进行检查;其次,要求物业加大对装修材料工具进小区的登记,并加强日常的巡查,一旦发现有违规行为,要通过拍照取证,上门制止,向使用人发出整改通知,2012年的规定是要求物业24小时报告,新规定则强调2小时内向区指定部门和房管部门同时上报。此外,还将加强巡查,要求区房管局每个月进行抽查,同时加大对小区物业经理的抽查,重点检查跟违章跟群租,将其纳入对物业考核中,作为今后升级和招投标的参考依据。

  无序设摊:实行堵疏结合分类管理

  无序设摊也是市民反映突出的城市管理顽症之一,长期位居市民投诉排名前列。统计显示,去年9月以来,本市共实施相关行政处罚2.2万余件。对于无序设摊,区县部委各有拿手经验,如长宁区绘制了摊贩动态地图;市商务委2013年完成110所标准化菜场改造,在郊区和大型居住小区新建34家,另完成80家标准化大众早餐门店建设;市食药监局正在虹口、嘉定、杨浦开展食品摊点及夜排档试点。

  有代表提出,在整治乱设摊过程中,往往存在城管和摊贩玩起猫鼠游戏的问题,此外居民的实际需求也不容忽视。“今后,无序设摊综合治理将坚持‘堵疏结合,分类管理’的管理思路。”陆月星说。具体而言,将分为严禁区、严控区、控制区三类,“严禁区”禁止任何摊位出现,“严控区”在不影响环境、交通的前提下,容许一些特定摊位,“控制区”根据区域实际,细化管理要求,采取综合性管理服务和惩处制约措施。

  陆月星指出,在堵疏之外,“分类管理”将向社会公示,便于社会了解管理标准和进行监督。市区两级将通过认真梳理、相互对表、协同措施,年内形成本市无序设摊治理行动方案,同时下达2015年度工作计划任务书。同时,今后上海还将研究借鉴近期在本市运作的台北“士林夜市”等相关经验,探索摊贩自治自律之路。

  其他顽症:一系列“药方”陆续开出

  此外,对于近年来乱倒渣土、群租、非法客运等城市管理顽症的治理,市人大也给予了充分肯定。政府部门也开出了下一阶段的一系列“药方”。

  在整治乱倒渣土方面,从9月起,本市未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的出土工地将一律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对于现有的渣土运输车辆,将统一加装右侧转弯视频监控、防渣土洒落装置,新购置车辆则必须安装限速装置。本市将同步启动修订渣土车辆技术标准,加快新型渣土运输车辆推广。

  在遏制群租方面,本市将试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升级居住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系统,加强租赁合同登记备案的审核把关,从源头加强“群租”治理。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公共租赁住房运营机构、专业代理经租机构、物业服务企业等开展代理经租业务,变“群租”为公租。

  在打击非法客运方面,本市将力争早日将非法客运的处罚信息直接纳入居住证积分扣减的审核内容。进一步对接信用信息管理部门,确定非法客运处罚信息归集和使用的操作办法,纳入个人信用系统。同时针对市民的出行需求,本市将尝试各区县自主采用新能源小型巴士打造连接居民区、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医院、大型商场设施等客流集散点环形交通网络。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