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老年人口超400万 将拓展对医疗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

15.03.2015  18:46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昨天做客电台《政风行风热线》,回应了听众有关养老、救助、殡葬等热点话题的来电。请听报道:

  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透露,截至2014年申城老年人口已超过400万。如此庞大的群体,加上年龄、经济条件、身体状况不同带来的多样化需求,给养老服务提出了极高要求。第一位打进电话的86岁的庄先生,就提到了目前最热的话题——医养结合。

  【我是医院开刀的,有肾有输尿管癌症还有膀胱癌,就是说我很麻烦。我家里现在只有老太,女儿在国外,养老院我去了很多地方,他们看到我挂了个袋袋,就说我们没有办法】

  庄先生的情况最好入住有护理床位的医院或养老院,但蒋蕊坦言这类资源的确很缺乏。不过她介绍,本市的医养结合工作目前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接下来将提出全市的目标任务。

  【我们民政财政两家一起出台了以奖代补的扶持政策,今年1月1号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另一方面,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所有养老机构开展签约协议把服务送上门,能够配药简单巡诊诊疗能够做到。第三就是怎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护理站,链接社区卫生中心的服务,一头是医疗机构,一头是老人,能够把这个护理送上门】

  除此之外,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提高。杨浦区的陈先生来电反映,他住的养老院没有有线电视,仅有4个频道还有雪花,让老年生活少了一份乐趣。而他电话咨询了区里40家养老院,发现这种情况占了近一半。蒋蕊说:

  【养老院原来可能本来不太适合或者没有通有线电视的线路,第二就是他如果要安装需要一笔费用,第三就是日常收费。去年新出台了公用事业收费政策,养老院的有线电视的收费已经是实行居民价格的优惠收费了。如果这个情况确实有一定普遍性,我们跟相关部门协调一下,看能否帮助把这个线路开通】

  今年的清明扫墓本月28号将拉开大幕,申城预计将有851余万人次、81万辆车次出行祭扫。近些年随着民政部门的大力宣传和各类优惠措施的出台,生态环保葬越来越得到市民认可,听众沈先生和张先生都表示为逝者选择了这类葬式。但沈先生说,想要为节地环保做份贡献却不那么容易。

  【去登记去年10月份去的,他说已经没有了,要办今年的1月1号来登记。到那个时候再去人很多,可以登记的名额很少,很多人都是白跑,再要登记到明年1月1号再来,也不一定办的上。很不合理】

  对此,蒋蕊和殡管处副处长高建华都表示,这种新型葬式运作过程中的不足以后都会逐渐改善。

  【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工作机制都要进行改进(我们这个将来这个工作应该是每天不管什么时候你来登记都应该给登记的,但是它落葬是比较集中的,清明前后冬至前后,再将来发展,应该说每个月甚至每天都可以(就应该是常态化了)】

  此外,针对听众有关社会救助方面的咨询,蒋蕊透露,目前上海已形成了以低保为托底基础,结合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的“9+1”社会救助网。前些年又探索了对医疗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今年相关政策将进一步完善加强,覆盖面也会不断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