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泰兴路的身影

10.07.2015  16:21
麦华陀爵士和泰兴路


泰兴路,原名麦特赫斯脱路,名字从哪里来?取自英国外交官、驻沪总领事麦华陀爵士(Sir Walter Henry Medhurst)的名字。

麦华陀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西方任务,曾历任英国驻福州、上海、杭州和汉口领事。1854年6月,又代表英国驻华公使包令(John Bowring)到南京访问太平天国。


1861年,他领导上海外侨进行抵抗太平军的上海保卫战;1868年,积极干预扬州教案,率军舰前往南京,迫使两江总督曾国藩将扬州知府撤职,重申保护教会。


1876年,促使上海公共租界设立了招收华人的非教会学校,格致书院——这就是如今格致中学的前身。1876年底,麦华陀退休回国,著有《在远东中国的外国人》。

中共党史的痕迹

在中共党史里,泰兴路也留下过很重要的两笔,而且这两件事都和周恩来有关,尤其是在这里秘密召开的中共六届三中。

1930年8月19日,周恩来受共产国际的命令抵达上海;一周后,瞿秋白也从莫斯科返回上海,目的只有一个:纠正李立三的错误。


清理“立三路线”1930年9月24日至28日,在麦特赫司脱路的一座花园深处的洋房中,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秘密召开。

会上,李立三作了检讨发言,而毛泽东被重新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就在这一年,毛泽东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他的革命路线并没有得到中共中央的普遍认可。
李立三离开中央后,去了莫斯科,直到1949年他才回国——“去莫斯科”,这似乎成了“路线错误者”的惯例,唯一例外就是陈独秀。

泰兴路383弄91号,这里没有被拆掉之前,曾经流传这一段故事,关于“陈家巷挖出尸体”的真实事件,这些尸体是谁呢?


其实,在天平路、余庆路两篇文章中,我们都提到过这段中共往事:顾顺章灭门案。


陈家巷的3具尸体1931年11月,上海各大报相继刊登了一则新闻,轰动上海乃至于全国——巡捕房在姚主教路爱棠村、胶州路武定路修德坊、新闸路麦特赫斯脱路陈家巷,共发现了男、女尸身各8具16人。
租界当局声称,这些人都是死于中共特科之手,与中共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有关。
在麦特赫斯脱路陈家巷发现的尸体,分别为:黄弟洪、邹志淑(女。误杀,现安葬在中春路闵行区烈士陵园)、朱完白夫妇、和王盘五人。
此案发生,使得周恩来等人在上海无法立足,辗转前往江西的中央苏区,中共临时中央也被迫撤离了上海。昔日“丽都


如今问起静安这里的上海人,国际丽都城在哪里?十有八九都知道,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丽都”二字,却是开发商沾了上海滩历史上的“地皮大王”的光。


这个人就是上海滩的房地产巨商程谨轩;而这块地,就是程家当年在静安寺路一带诸多私家花园洋房中,一处著名的“丽都花园”。
这是程谨轩的长孙程贻泽的私人花园,他在程家大块土地上盖住宅,由於他喜欢体育活动,广交朋友,因此还建有篮球房、游泳池、弹子房、舞厅等,他兴致所至,挥金如土。

(图:程贻泽和他的宠妾唐八妹,后者喜欢游泳,程公子还特地在花园内造了一个游泳池;他号称“孟尝君”,又因为自己酷爱足球,当年还在丽都花园内创建了“三育”足球队)


1929年前后,爆发金融危机;程氏家族做标金投机失利,负债累累,1931年,又因财产不抵债务彻底破产,程贻泽在泰兴路的花园住宅作价后还债。(ps:程家的故事颇为精彩,笔者家中老人在世时也多有介绍,有机会专门开辟一文)
丽都舞厅”转手后的“丽都花园”,给到了一个叫高鑫宝的人手里,早年他在网球场代外国人拾球为生,后来开赌场发迹,遂又入杜月笙门下。
30年代初,他利用丽都花园良好的设施条件,改做娱乐场所,公开售票向社会开放。舞厅被命名为“丽都花园舞厅”。
丽都花园舞厅除大舞池外,还有饭店、花园和游泳池,花园环境幽雅,舞厅内饰奢华。并以“海上第一豪宅”、“唐乔司乐队”和“弹簧地板”闻名沪上,堪称旧上海舞厅百乐门、仙乐斯、大都会、丽都而俗称的 “四大金刚”之一。1987年,上海市政协从南京西路万国体育会搬入丽都花园后,陆续新建办公大楼、文化俱乐部等项目,昔日丽都花园陈迹已湮没无闻。
后来,东边的张家宅居民区有石库门住宅和棚户,沿石库二路有闻名上海滩的卡德浴室,拆除后新建高档商品楼,名为“国际丽都花园”。泰兴大楼的两段故事


泰兴路和南京西路路口的“泰兴大楼”(南京西路930一946号、泰兴路199—203号),旧时又称“麦特赫斯脱公寓”。


历史上,这座大楼与两件大事有关,一件是,卷烟是由谁首先引入中国的;二是,上海最初是如何接收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的。
卷烟入华18世纪60年代,美国有一个叫麦斯塔德的青年,他在冒险家、船长板司脱的劝说下,来上海“淘金”。
到上海后,他最初在罗塞尔公司航行于上海至汉口航线的轮船上当一名管事。2年后,板司脱也来到上海,两人开办了一家老晋隆洋行,又叫麦斯塔德公司,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颐中烟草公司”的前身。
1881年,老晋隆从广东路迁到南京路9A号,就是今天的南京西路934号,也就是今天“泰兴大楼”的地块。
老晋隆洋行是靠卷烟生意发财的,而这又得益于一个叫邓宁的中国职员——由于他的提议,才使得洋行发现了代理卷烟,这笔大买卖。
老晋隆后来成为了“品海”牌卷烟,在中国的总经销,邓宁则成为了在美国烟草公司销入中国的第一笔卷烟生意提单上,签署名字的人。卷烟有损健康,但卷烟又为财政,带来了大份额的资金;倒是80多年后,又一桩事的的确确对上海全体市民是有益的,大饱了市民们的眼福。转播央视信号1970年,国家邮电部电信总局在上海松江佘山设立微波中继站,在市内的泰兴大楼,设微波终端站。
此外,为转播电视节目,又在泰兴大楼与上海电视台之间,敷设专用4管中同轴电缆线,还在泰兴大楼装置1座电视架。
1972年9月28日,微波站试播中央电视台黑白电视节目成功。第二年的5月26日,微波站试转播中央电视台彩色电视节目再获成功。康有为“归隐”处中华新邨,泰兴路445弄,靠近新闸路口,新式里弄,建于1939年,砖木三层,28个门号。
这里原来是辛家花园,康有为隐居此处,度过了其人生最后的13年。
那么,如今的中华新邨和辛家花园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康圣人”所住的这个地方,到底又是谁家的产业呢?
辛家花园”辛家花园始建于清末,园主人辛仲卿,据资料记载“…主人辛君仲卿,以金陵名士,作沪海寓公。往年曾经商东瀛,慷慨好施,豁达大度,声华藉藉,彼都人士皆愿与订交。”
清宣统二年(1910年),辛仲卿生意失利,花园大部分产业被盛宣怀购得。

民国三年(1914年),康有为住在上海时,以每月一百二十元的租金,租赁花园的南半部,并建造起好多建筑,如“游存楼”、“补读楼”、“閟清院”、“莲韬馆”、“闻思斋”等,并以部分空地改成花圃及果园等,园中还饲养海龟、袋鼠等珍稀动物,将原来的辛家花园特征大大改变,成为一处更富有海派特色的杂园、奇苑。1921年,康有为迁居愚园路192号和194号的“游存庐”,地产仍归盛氏收还。
不久,盛氏家族将原来的辛家花园的北部建为家寺,后又捐赠给佛家,改为“清凉禅寺”。
泰兴路上有寺庙,笔者都是第一次听说,后经老人证实,禅寺的位置,就是后来新闸路口附近、新亚制药厂一个车间的所在地,也就是“泰兴路465号”。
花园南部即归房地产商,并建为中华新村(即今天的泰兴路445弄)及新闸路968~1048号沿街房子。据一些年长者说,如今这里还有好几棵高大的广玉兰,就是康有为手植的。

1927年3月8日,康有为在上海做毕70大寿,于21日抵青岛。30日晚,一位广东同乡请他吃饭,未终席而腹痛,翌日身死异乡。



您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看看新闻APP,进入“海派频道”查阅看懂上海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