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非编码RNA对胃癌有何影响

11.10.2016  17:10

昨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传出好消息:美国肿瘤研究学会(AACR)旗下顶尖期刊 《癌症探索》(Cancer Discovery)近期发表了该院消化科主任、教授房静远、副研究员洪洁、陈豪燕等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的研究成果,在全球首次揭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GClnc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新颖的作用方式,将为抗肿瘤新药的开发提供重要新思路。  

论文通讯作者房静远介绍:“其实胃癌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胃癌早期预警、预后预测甚至发现预防与治疗的新靶点等方面。”可以说,在近十余年内,非编码调控RNA可谓是研究最火的领域之一,从2006年获得诺贝尔奖的siRNA研究,到microRNA,再到如今如火如荼的lncRNA,都使研究者意识到RNA基因组与各种疾病的密切关系。本次房静远团队的研究,正是针对特定lncRNA在胃癌组织中的特殊作用方式,并首次将其命名为GClnc1。房静远说,业界已知lncRNA可通过多种作用方式广泛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但其在胃癌中的作用始终未被明确。“我们首次发现GClnc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它参与胃癌的发生、肿瘤体积的增加和远处转移,与胃癌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对于胃癌患者而言,这一研究成果将带来何种益处?“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胃癌从轻度——中度——重度癌前病变的发展中,GClnc1的表达量依次升高。简单来说,就是这一指标越高,患者的预后情况就越差。”与传统技术相比,lncRNA的检测特异性好,未来可作为胃癌癌前病变发展中的独立诊断生物标志物,独立于现有的TNM分期来对患者预后进行预测,达到更直观、准确的效果。  

来源:《解放日报》 2016.10.09 第06版 上海·连载·广告  

原文: 长链非编码RNA对胃癌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