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投资 创新之路怎么走?

12.01.2018  20:46

中国已经是对外投资大国。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前11个月,中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累计达1075.5亿美元,对外投资发展稳健。与此同时,中国对外投资也需要向高质量发展,引导对外投资健康发展是当务之急。为此,商务部提出对外投资创新行动计划。中国对外投资如何创新,怎样创新?专家给出建议。

为什么中国对外投资需要在此时创新?

陈科(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中国过去主要依赖产品出口和投资拉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由于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国际投资领域保护主义盛行,过度依赖投资驱动导致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在近年来实施以“走出去”为主的策略。从2015年开始,作为中国“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相关“走出去”政策体系也日趋完善。2015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首超吸引外资。目前,中国对外投资已经连续两年超过吸引外资额,中国开始步入资本净输出阶段。

王俊杰(安永大中华区财务交易咨询合伙人):中国对外投资始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起初,中国的对外投资多以自然资源项目为主,投资主体也以国有企业居多。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项目更为多元,不少投资项目更看重技术。在投资主体方面,民营资本已经占据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半壁江山。从历史发展看,是时候对中国对外投资进行重新审视了。

对外投资创新既是其发展的内生要求,也是国际市场对其的外在要求,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中国对外投资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创新是大势所趋。从内生要求看,中国对外投资已经从摸索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未来还会有巨大的发展,要更好地进行对外投资必须进行创新。同时,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要让资本要素在国际市场更好实现配置也需要创新。从外部要求看,中国投资越来越被东道国看重,中国对外投资的行业、模式等都需要总结经验,也应该学习他国对外投资的经验,并将这种经验运用于自身。

丁洁(富事高(FTI)咨询总监):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并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但中国对外投资存量与GDP比率相较发达经济体而言,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中国对外投资潜力仍旧很大。当前,一些欧美国家加强了贸易保护,海外市场对中国企业也存在负面情绪和不满,所以创新是当务之急。有实力的中国企业从上个世纪80、90年代开始走出国门,从失败中学习,不断改进。但是大部分正在崛起的企业还是要正视对外投资中的问题,理智投资。

中国对外投资创新应该侧重于哪些方面?

陈科:从投资区域来看,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由于沿线国家的需求和供给因素,以及中国相关政策的支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额一直在稳步增长。就投资领域而言,中国“智造”输出成亮点。其中,制造业占海外投资总比重1/3以上,高端技术制造业和高端技术服务业属于制造业中的“朝阳产业”。从投资主体看,民企发展迅猛,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海外发展活跃。中国对外投资创新需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两个方面。由于全球政治金融环境变化,全球金融与经济实体脱节,货币宽松政策造成的资产估值过高,投资收益预期较低。保护主义抬头加大了跨境投资的阻力。同时由于全球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对外投资的风险极高。另一方面,多数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较弱,应对风险的能力仍需提升。从总体上来讲,中国的对外投资还很不成熟,在投资战略、投资所在地的本地化策略以及风险防范、投后管理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王俊杰:对外投资至少有三个方面可以创新。第一是在加强战略引导方面,这既包括国家从宏观层面进行政策设计,也包括企业在微观层面做好投资规划。第二是投资方式的创新,即如何将买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第三是对外投资后的管理可以创新,即实现更为有效的投后管理。

丁洁:首先是资金渠道上的创新。长期以来,中国对内和对外的经济发展都是利用银行杠杆,在帮助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现在其实有多元的市场化的资金渠道加以利用,比如私募股权基金等,这些市场化资金一方面可以解决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他们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团队,可以给对外投资带来有价值的指导。

投资区域上,“一带一路”建设肯定是政策方向。另外,国家鼓励产业升级和对内消费升级,这也是中国大的经济环境下的一个趋势。企业对外投资是否可以给企业发展带来价值,或者满足国内逐渐壮大的消费群体,这些都是要重点考虑的投资方向。

中国对外投资应该如何创新?

陈科:对外投资创新主要是投资理念、融资渠道以及管理机制上的创新。

对外投资不仅仅是获取新资源、新技术、新市场,未来对外投资理念更应关注国际品牌形象构建,关注社会责任以及绿色经营是构建国际品牌的基础。

海外并购涉及的金额巨大,因此融资安排对企业并购的成败有很大的影响,融资规模的大小、融资方式的不同、融资成本的高低、融资风险的管理,以及融资渠道的畅通与否,都将决定并购活动是否有效,并购能否取得最后成功。长期以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融资渠道相对狭窄、融资方式单一,过多依赖企业自有资金或国内银行贷款,在给并购带来掣肘的同时,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不断增加。未来,中国企业必须考虑丰富自身融资手段,利用国内国外多种融资渠道,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选取最适合自身的融资方式。

国内外企业并购的经验证明,对于目标企业的选择,一定要契合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最好能对现有优势业务起到补充或对短板业务起到弥补作用,做到取长补短。因此,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的过程中应明确自身的战略定位,认真评估并慎重选择目标企业。同时也需要重视并购后的整合,包括对业务领域、企业文化、管理理念、技术与市场乃至国家文化的融合。整合既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也需要多年经验的积累与深入内部的了解和磨合。

王俊杰:在加强战略引导方面,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也将于3月实施,哪些对外投资是鼓励的,哪些是禁止的都将作出明确规定,这是很有益的。未来,国家应在监管手段方面进一步创新,更好引导对外投资有序进行。企业则需要在投资之前做好规划,把战略思路想清楚。可以说,想得越清楚收益越高。

在投资方式上,中国对外投资应该在把海外项目买进来的同时,更为注重把中国的做法、标准输出去,让中国企业参与到全球运作中来,从而让生产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循环起来。

在投后管理方面,文化整合的难度比较大,不可能一夜之间完成。对此,中国企业不能操之过急,但也不能固守不前。企业可以通过联合生产、销售、研发推进中外人员相互了解,通过把中国团队派驻海外,把被收购团队引入中国等方式促进文化整合。在这方面,专业机构可以成为桥梁,帮助企业进行设计与安排。

丁洁:首先要结合企业发展现状,有清晰的对外投资战略。比如一些制造业企业通过在当地建立研发和工厂的形式进行绿地投资;还有一些企业通过购买海外更优质的生产线、品牌来进行产业升级;有的企业为了拓展海外市场购买当地品牌,强化在当地的市场地位。

其次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充分进行背景调研、了解当地市场情况下理智投资。除了直接去海外买资产带回国,对外投资在大部分情况下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购买只是第一步,也是相对最简单的一步。海外经营要涉及到当地法律法规、政府关系、本土文化等各方面,在作出海外投资决策前就要加以了解。

最后要注意防范风险。通过专业的投资服务公司能够帮助理性作出投资决策,这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逐渐认识到的一点。在这方面,如果企业在准备阶段就和专业的律所、咨询公司、海外并购公关团队一起进行规划、获得专业的建议,做好充足的准备后再进行海外投资,获得胜算的几率就大很多。

作者:李高超        来源:国际商报


长宁区财政全力保障“封闭式管理”经费
  战疫时刻,长宁区财政全力保障“封闭式管理”经费。财政局
崇明区召开对接会,拉开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序幕
  为加快实现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