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竞争 到跨国公司家门口 ——记华东理工大学华昌树脂品牌与技术输出的跨国越洋路

08.01.2015  11:43

      2014年11月8日,一个寒冷的意大利冬日,华东理工大学华昌聚合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慧杰和总工程师吕晓平来到诺伊德复合材料集团公司位于意大利的工厂,这是他们和华昌公司两名技术工人将要工作半个月的地方。不久之后,华昌公司的MFE品牌乙烯基酯树脂将在此落地生根批量生产,并以此为基地向欧洲市场全面推进。

      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化工厂,到如今在上海化工区与世界500强齐头并进,一家校办企业如何成功实现品牌输出,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呢?

 

转制之后

 

      自1998年公司改制以后,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坐镇教授按照“新材料+新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定位,带领华昌进入了发展快车道。由公司首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国家发明专利的MFE乙烯基酯树脂是耐腐蚀玻璃钢制品的主要基体材料,广泛用于化工、冶金等防腐蚀领域。该商标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MFE乙烯基酯树脂被评为上海市名牌产品,华昌牌重防腐涂料被评为上海化工名优产品。公司产品产销量连续多年占国内首位,国内市场占有率20%以上,产品批量出口东南亚、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北美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从1998年的1500万元上升到2013年的3.8亿元,增长了25倍。

      华昌公司依托华东理工大学在材料科学与工程、腐蚀与防护、化学与生物工程方面的综合优势加大研发力度,系列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产品均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市重点新产品,并纳入国家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

      2008年,华昌公司位于上海化工区的生产基地成功投入商业运行。如何与同在化工区的世界化工巨头平等对话?管理层逐步认识到,公司不应满足于产销量的增加,不能局限于做一个只有产品出口的低端“制造者”,要“走出去”,由单纯的产品出口到技术品牌许可属地化生产,真正实现“华昌创造”。

 

走进欧洲

 

      “技术品牌输出当然是含金量更高,属地化生产对MFE环氧乙烯基酯树脂来说也比较适合。”公司技术人员说,这种树脂保质期短,储存条件严格,特别是海运运输时间长,运输成本高(为三类危险品),不适合跨国长距离运输经营,属地化生产是该产品占领国际市场的最有效途径。由属地合作伙伴根据当地市场采购原材料和当地生产,也能更加快速高效地服务当地客户。

      寻觅中,法国诺伊德复合材料集团公司(简称诺伊德)进入了华昌公司的视野。经过6年的相互了解,华昌与诺伊德最终紧密牵手,成为全方位战略合作的伙伴。通过此次合作,华昌公司打破了该产品生产技术在欧洲市场上长期被几家大跨国公司控制的不合理格局,成为在此类产品上成功实现技术和品牌输出的国内首个企业。2014年7月,双方签署了技术品牌、市场推广的全面合作协议。

 

牵手理建

 

      与此同时,华昌公司还积极在亚洲寻找合作伙伴。令人高兴的是,在与诺伊德正式签订协议的2个月前,公司与马来西亚理建公司(以下简称理建公司)也签署了类似的协议。

      由于东南亚的气温总体比国内高,施工工艺的喜好与国内也有所不同,双方在合作中不断对树脂配方做出各项改进,如调整树脂的凝胶时间和后固化时间等,以便更好地服务当地客户。

      与马来西亚理建公司的长期合作,让刘坐镇董事长想到,如果能在东南亚地区设立工厂进行属地化生产,既可以省掉运输时间,相对延长树脂的贮存期,又可以省下海运成本。加之东南亚的免税,使价格优势扩大,更有利于华昌技术和品牌在东南亚市场的全面投放。

      巧的是,在与理建公司表达了这一想法之后,对方也有此意,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就拟定了合作方案。经过了几轮谈判后,双方于2014年6月签订了技术品牌、市场推广全面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华昌公司授权马来西亚理建公司在马六甲工厂生产MFE乙烯基酯树脂,华昌将给予最大能力的技术支持;从MFE 711开始,对生产出的MFE系列乙烯基酯树脂等优质产品,理建公司将组建专门团队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

      协议签署后,刘坐镇带队赶赴理建公司的马六甲生产基地,进行认真的专业调试和现场指导,根据理建公司的现有设备,进行树脂生产配方的调整及工艺的优化。刘坐镇还专门为理建公司的全国销售团队作了MFE系列乙烯基酯树脂的应用培训。

      当年12月,MFE乙烯基酯树脂在理建公司马六甲工厂的10吨反应釜连续顺利投产。经检测,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合格。

 

创新奠基

 

      从一个校办企业到跨国越洋输出品牌与技术,华昌公司何以能够“我型我秀”呢?“这是因为我们有华东理工大学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的支持,能够长期在研发上大力投入。”刘坐镇说。

      为了加强研发工作,公司与华理材料学院共同组建了华东理工大学防腐蚀技术开发中心,结合华东理工大学在腐蚀与防护、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高分子、生物化工等方面多学科交叉、宽口径的学科优势,构建了防腐蚀技术的产学研联盟。华昌公司担当研发和产业化基地角色,并发挥资金优势,为防腐蚀技术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2012年,华昌公司响应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号召,牵头申请了先进复合材料领域专题1“碳纤维复合材料基础原材料开发”中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高性能环氧树脂及预浸料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从2012年9月30日起到2015年9月30日,项目为期3年,市科委合计下拨科研经费1300万元。为了确保高质量地完成该项目,华昌公司分别与6家参与单位确定了具体的科研开发与攻关内容、进度等要求。华昌公司负责的项目总体目标是:开发专用的碳纤维及其预浸料、高性能环氧树脂等材料,形成产品标准,实现稳定生产;达到民航客机水平尾翼和升降舵、汽车整车和电缆等制造和使用需求的材料性能,并形成相应的检测能力;建设年产5000吨高性能环氧树脂工业化生产线。

      据介绍,该项目一旦研究成功,可以降低我国大型客机研究对国外产品的依赖性,提高国产飞机的寿命和安全性,改善飞机的维修性,延长外场维护间隔时间和定检周期,降低结构维护成本,提高飞机结构的全寿命期经济性。

      “碳纤维对军工有特殊重要性。长期以来,美、日等国对中国都实行严格的技术和产品封锁,这既制约我国军事及航天事业的发展,也限制了民用领域的开发。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战略决策,提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技术和产品,我们很期待这个项目能够为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作出贡献,从根本上改变受制于人的状况。”刘坐镇说。

      日前,从2014年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表彰大会上获知,华昌研发团队与华东理工大学联手的“高性能环氧乙烯基酯树脂”项目荣获“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一等奖”。这让华昌人对2015年更加信心满满。

 

      原文来源:《上海科技报》 2015-01-07 | 作者:陶婷婷

      原文链接: http://www.duob.cn/cont/862/182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