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家庭孩子教育责任权10年间逆转:"父亲缺位"有所加剧
原标题: 沪家庭孩子教育责任权10年间逆转
上海的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谁更有主导性?孩子课外教育支出占了家庭收入多少比例?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和上海市妇联曾于2005年在上海全市开展过一次家庭教育调查,10年之后的今年又以相同主题开展了调查,调查对象为有子女正在就读幼儿园、小学或初中的父母。根据调查,与10年前相比,父亲缺位现象有所加剧,而母亲的负荷有所上升。
母亲负荷10年里大大上升
与10年前相比,父亲缺位的现象不仅未得到改善,反而有所加剧,而母亲的负荷有所上升。
从生活照料上看,孩子生活主要由父亲负责的比例,从2005年的12.2%下降至2015年的9.6%。在孩子生活上的家庭责任分工模式,开始由“母性照料模式”转为“母亲为主、祖辈为辅”的模式,即母亲将自己照料孩子生活的责任部分转移给了祖辈。
从教育上看,孩子教育主要由父亲负责的比例,也从30.2%下降至23.7%,相反,主要由母亲负责的比例却从20.3%大幅上升至47.2%,父亲与母亲在负责孩子教育问题上的责任权已经发生了逆转。
从孩子业余时间上的家庭责任分工来看,一方面孩子自己的决定权大幅下降,从45.6%下降至19.1%,另一方面母亲的决定权却大幅上升,从23.0%上升至31.9%。
可见,随着父亲缺位现象的强化,母亲主要承担孩子的生活照料、负责孩子的日常教育、安排孩子的业余时间,在家庭教育中承担了主要的、甚至可谓超负荷的责任。
对学历的期望越来越高
与10年前相比,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越来越高了。
2005年时,41.8%的家长希望子女本科毕业,39.9%的家长期望更高,18.3%的家长期望较低。但到了2015年,希望子女达到本科以上学历的家长已从39.9%上升到54.6%,而希望子女不必达到本科学历的家长从18.3%减少至2.6%。
同时还发现,家长自身的教育程度越高,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越高。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家长希望子女达到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为44.62%,高中/中专毕业的家长为45.05%,大专/高职毕业的家长为52.04%,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家长为66.67%,依次递升。
课外教育投入大幅增加
调查显示,家庭对孩子的课外教育投资(包括请家教和参加补习班或兴趣班)普遍较高,一学期花费的平均值约为5500元,中位值也达到了3000元,占家庭同期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10%及以下的占61.28%,在11%至20%的占20.78%,在20%以上的占17.94%。
调查还显示,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课外教育投资更高,独生父母比非独生父母家庭的教育投资更高,户籍家庭比非户籍家庭的教育投资更高,且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收入水平越高的家庭对孩子的课外教育投资也越高。
当考察家庭收入对孩子教育投资占家庭收入比例的影响时,结果更耐人寻味。经济收入越低的家庭,孩子课外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却反而越高。从家庭收入的下层组到上层组,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比依次从34.69%下降到12.21%。这说明,在课外教育市场定价刚性的情况下,低收入家庭为了追求同样的市场化教育,付出了更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