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大市场谋转型:到2020年将调整关闭40家低端初级市场

20.12.2015  11:55

  今年10月底关闭的上海最大果品批发市场——曹杨路果品市场即将华丽变身。根据规划,腾出的市场空间,一部分将打通成为新建道路,以缓解周边道路的拥堵;一部分“契合”苏州河支流,新建一个带状公园。目前,距该果品市场百米左右一片全新的绿色商务楼宇群已见雏形,这里将是普陀城市更新的重要功能承载区。

  “”:腾出土地26.6万平方米

  大市场、大流通,是昔日上海“北四区”的重要产业特征。以普陀为例,区内星罗棋布着各类市场102个,蔬菜、水产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份额,一度占据全市半数以上。随着中心城区外扩、产业结构调整,像普陀这样的老工业城区面临着极度困惑:传统大市场与新一轮区域功能定位及现代产业发展要求不再匹配。

  “传统大市场不应该是普陀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包袱。”普陀区商务委主任李锐说,“换个角度看,它们都是资源。”于是,“十二五”期间,普陀区用“巧力”,“调提并举”,为普陀打造“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置换出新空间,并构建起一批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市场体系。

  “普陀区低端初级市场总量多、布局不合理、交易层级低、环境脏乱,不少低端市场已是典型的‘城中村’。”对这些已经不适合在城市中心区域发展的低端初级市场,普陀区的做法是“”:计划到2020年调整关闭40家低端初级市场。截至今年底,普陀已调整关闭曹安农产品市场、真如农贸市场、大渡河路建材市场、宜川摩配市场、曹杨路果品市场等21个低端初级市场,腾出土地资源26.6万平方米。

  “”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置换出更多空间:去年调整关闭的曹安农产品市场原址即将建成绿色生态商务区;原三官堂禽蛋市场计划结合城市更新建设,开发成现代商业商务区等。

  “”:让传统要素市场重绽活力

  传统生产要素市场多,是普陀区大市场、大流通的又一特点。由于受到空间限制,传统的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出已非常有限。如何在不占用更多土地资源的情况下,让这些传统生产要素市场重新绽放活力?普陀的做法是“”:提升传统要素市场功能定位,实现从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的转变。

  不见一辆车、不见一艘船,在上海有色金属交易中心,每天全国85%的铜生产企业点点鼠标就可以完成现货交易,今年上半年这里成交的现货铜总量占全国铜消费量的60%以上;没有高污染、没有实物交易,能级提升的有色金属交易平台和白银市场交易平台,已吸引一批大企业入场开展交易……“十二五”期间,普陀区内原有中山化工交易中心、陆上货运交易中心等大型生产要素市场全部转型为网上交易平台。

  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大市场带来了集聚效应。今年8月,中鑫石油化工交易平台落户普陀,在国内首创“E交易”混合型的交易模式,满足石油化工产业链上下游对现货交割的要求。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