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理学院“乡镇信息化与互联网+”暑期实践侧记

17.08.2015  10:01

      三十七个小时的火车,十五个小时的大巴,从东岸沿海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到西南中缅交界处的云南耿马小城,跨越三千公里,梦想在这里绽放。2015年共青团中央和中国电信联合面向全国高校组建100支“乡镇信息化与互联网+”志愿者团队,作为上海高校四支代表队之一的上海理工理学院“蒲公英”支教队奔赴云南,由十二名汉族、布依族、回族、佤族等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展开暑期社会实践。
      “蒲公英”支教队在耿马城小的五天教书虽然短暂,但每次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听到他们用真诚的嗓音问候“老师好”时,都能真切感受到肩上的责任。队员们发现尽管这里硬件设施远比想象中优越,但人才流失造成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为让留守儿童度过一个充实的“短学期”,支教队设计了种类丰富的课程,包括国学、自然科学、人文历史类等三大类共计12门课程。对于每个队员来说,授课既是一种乐趣,更是一次挑战。

 

 

支教队员上音乐课
     

支教队员在上数学课


          为进一步了解当地农牧业、教育业、机关等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现状,蒲公英小队“互联网+”调研宣讲分为五个部分:走上街头、深入学校、走进机关单位、来到企业、进入养殖大户。通过为当地居民集中培训互联网知识,帮助养殖户了解开通网店、微店的方法,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农产品营销。队员们用通俗的语言为居民形象地普及了“互联网”与“互联网+”的知识,还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天清晨,无教学任务的队员,搬着桌子,带上宣传材料,走上了这座边境小城的街头,开展信息化与“互联网+”的宣传活动。

互联网+宣传进社区--支教队员在耿马县城街头做宣传


      第二天,蒲公英小队来到了耿马县教育局做调查取样。通过采访调研,队员们发现,互联网在耿马县城虽已较为普及,但因操作技术方面的知识薄弱,对网络认识较多局限于基础通讯功能。

在耿马县教育局采访主管全县信息化教育负责老师


        在耿马县三公里重庆优良品种猪养殖场,队员们发现养殖场并没有依靠任何的互联网技术,销售依靠原始的“口口相传“方式,存在信息传递不便利等问题。于是,队员们不遗余力地向养殖场主卞阿姨介绍了“互联网+”的概念与意义。与此截然不同的是,在耿马七彩田园牧业有限公司,队员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如此大规模且现代化的养殖场,从入口处的消毒通道到全电脑控制的养殖系统都让队员们感到惊喜和新奇,深切地感受到“互联网+”项目在农业及养殖产业的潜力巨大。

互联网+宣传进企业--走进云南省七彩田园牧业有限公司


      十天的云南之行落下帷幕,所有泪水与欢笑,所有奔波与付出,都在这一刻画上句点,但许多珍贵的片段会永远留在队员们的记忆深处。

 

与耿马城小校长互赠纪念品

 

合影留念

 

      队员们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不远千里来到这座边境小城耿马,挥洒汗水、致敬青春、绽放梦想。时光是短暂的,回忆是永恒的。大家全身心的投入,把所有的知识和不舍都化为养料,滋养着小小的蒲公英们生根发芽,再一次启程飘向远方。

学生送别支教队

供稿:理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