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流﹒守‘双城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顺利完成第一阶段调研目标

08.08.2014  17:26

          7月18日,同济大学“流﹒守‘双城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汤湖镇高塘村开展实践调研,并于近日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的调研目标。今年,该项目参与了由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主办的青年中国行社会实践活动,突围千逾个参赛项目,最终入选全国二十强。该团队对上海市与江西吉安市进行双城调研,旨在走近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体验他们的生活、观察他们的心理、感受他们的教育,力图更加客观真实地呈现这样一群特殊儿童的成长状况,以点带面,进一步呈现些许此类儿童的生活现状。

          此次实践,来自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等4名同学深入高塘村,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调研。在高塘小学,实践团队除了向留守儿童讲授知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每天课后还进行家访。此外,团队成员通过前期筹备为高塘小学募捐价值2000余元共计135本的儿童读物,涵盖科普、通话、名著等多个方面,他们希望这些书籍能够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本次调研为期15天,共走访儿童家庭21户,重点跟踪访谈儿童2名,访问村长1名、校长1名、教育相关村民2名。调研共设1级指标6个,下设2级指标4-5个不等,重点调研儿童及监护人对于接受教育的态度、对接受教育的满意度、对接受教育的关注度、认为未能接受教育的最大阻碍、希望接受教育的地区等方面。最终,团队不仅利用数据等硬性指标呈现调研成果,他们还就访谈内容整理成文、编辑成一部口述史,将团队成员的实践日记集结成册,进而更为全面地呈现当地风貌,展示硬性指标中未能发现和囊括的故事。

          来自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吴梦晓分享她的感受,说到 “这是我初次走近农村,去专注和关爱那些流动和留守儿童,希望我们的爱和行动能够为他们带正能量。”通过实践,来自城市的团队成员更真实地了解了农村的教育与生活,对新时期背景下农村儿童教育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对于高塘村的留守和流动儿童而言,他们渴望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优异的成绩依然是打开农村命运枷锁的力量;他们希望陪伴,这是他们脱离经济物质生活发自内心的声音。
          据悉,8月中旬,该团队将在上海开展第二阶段调研。团队成员将深入上海市的学校与工地,深度调研流动儿童的教育和生活情况,采用相同的调研方法,将实践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最终呈现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流动和留守儿童真实的生活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