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中英国际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丝路新视野,上海看世界” ——“一带一路”背景下具有国际符号的特色城区文化地图的绘制

18.08.2017  08:43

    2017年7月上旬,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的优秀历史文化保护小组在上海市徐汇区境内开展了“丝路新视野,上海看世界——‘一带一路’背景下具有国际符号的特色城区文化地图的绘制”暑期专项社会实践。整个实践过程中,他们充分的发挥专业优势,团队合作,奔走在上海市徐汇区的一座座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之间。随着实践进度的推进,增加的不仅仅是文化地图上的一条条路线、一座座场馆,还有组员们的心中对于传承及保护优秀历史文化的日益增加的责任感。

    七月似火的骄阳,因为我们的热情变得不再燥热;本该聒噪的蝉鸣,也在优秀文化的衬托下变得悦耳动听。

 

    奔走拜访,信息整合——文化之旅蓄势待发

    该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初期,由实践小组的成员们一起进行前期的场馆信息收集及筛选以初步拟定实践参观路线。再由实践小组组长进行实地考察后确定具体参观路线。

    当然,任何一个成功的实践项目都离不开专业化的指导,因此社会实践小组在行动之前联系了包括徐汇区历史建筑保护办公室、徐汇区旅游局和徐汇区星宇导游服务中心在内的多个有关部门,并与相关负责人就项目实践的相关事宜进行了探讨。

    同时,实践小组的成员们也充分利用了中影国际学院的国际资源,对国际教师和国际生进行了以文化传承和创新为主题的专题访问并依据访问结果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

 

    特色主线,调查实践——中英学子在路上

    项目实践中期,社会实践小组沿先前制定的路线进行场馆的参观并在参观途中随机选择国外友人进行问卷调查、视频专访。值得一提的是,实践小组为了对外传播好中国历史,讲好有城市温度的历史建筑,设置了三条特色主线,分别为:带领国际师生走访徐汇区优秀名人故居,探寻曾经停留过的国际友人;找寻优秀历史建筑里面曾发生过的国际故事;寻觅徐汇区中外籍人士设计的历史建筑。并在参观过程中将这三条特色主线逐一落实,力争让整个暑期社会实践成为一个有新意,有创意,有深度的项目。

    愿意选择文化题材去实践创新,是因为其本身的文化凝聚力,不需要相同的语言,不需要同根的文化背景,那些建筑就在那里,驻足眺望的可以是黑头发黄皮肤,亦可以是金发碧眼,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和国外友人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欣赏建筑的眼光、思路万千,但蕴含在其中的那些故事,隐藏在背后的意味却需要被发觉、传扬,这也是我们的项目想要成就的,我们愿意借助我们的长处,中英国际学院的特色将这些隐玉剖光打磨,用我们的脚步丈量地图的尺寸,用我们的画笔去描绘文化,让更多的中外友人能够有更便捷的渠道去了解这些信息,领会这些韵味,道很长,在路上。

 

    回顾梳理,总结归纳——精美成果拿出来

    项目后期,小组成员们对前中期积累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并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对回收问卷进行处理。同时,实践小组也会分头行动着手三项成果的制作,它们分别是:《优秀历史文化建筑传承及推广》专题调研报告、徐汇区第一张文化地图及配套线上网站、专题记录视频。

    经过中英国际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队的不懈努力,此次社会实践目前已得到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天平街道、湖南街道、徐汇区历史建筑保护办公室、公益基地、徐汇区旅游局及徐汇区星宇导游服务中心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且中英国际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组现已与两个相关部门达成共建协议并计划于八月中下旬进行正式的签约仪式。同时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也与两个平台达成了合作,为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进行外包宣传。

    相信经过各方的大力合作,此次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可以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更希望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的学子们能通过此次活动传承并创新徐汇区的优秀历史文化,并能够进行对外的文化输出,让海内外真正地了解到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组员们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与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探讨项目

组员们对路人进行问卷调查

组员们在路上

 

供稿:中英国际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