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逐客令后占座并未改观 详解背后的问题

24.10.2016  12:06

  近日,宜家上海徐汇店贴出了一份“逐客令”式的告示。这份告示称,因中老年相亲群体在宜家餐厅出现种种“不文明”行为,即日起餐厅将采取“先购餐,后入座”的方式。“逐客令”颁布后,情况并未改观,一些中老年人继续“占领”着宜家餐厅。对此,网上舆论褒贬不一。

  这些中老年人为什么如此“留恋”宜家?宜家中老年相亲占座事件又折射出了什么?记者请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晶和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心理学教授张结海来为我们进行详细分析。

  让老年人有事情做,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整天无聊地打发时间。只有建构起一个良好的制度和环境,才能让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过上积极的老年生活。

   不得不走出家庭的老年人

  解放周一:请问两位专家怎样看待上海宜家中老年相亲占座事件?

  张结海:我认为这个问题要从一个大趋势来看。

  我先讲一个故事。10年前我去法国进行学术交流,一位法国朋友邀请我去他的外公家做客。他外公90岁了,独自一人住在法国乡下。去之前,我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农村独居老人的形象:孤独、贫穷。

  但去了之后,我感到非常震惊,震惊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我朋友介绍说,他外公交了一个70岁的女朋友,两人刚从希腊度假回来。第二,我先去了朋友家,再去他妈妈家,最后是他外公家。我发现法国人是年纪越大,家庭条件越好,和我们中国的情况刚好相反。第三,他外公在农村的居住条件之好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10年前,这件事完全颠覆了我对老年人的印象。

  那次从法国回来以后,我就预测到未来中国的老年人也会出国到处旅游。我其实不是预测,而是看到那位法国老人的生存状态后,想到我们未来的老人也会有一天像那样生活。如今,中国的发展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在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上海,经济独立、追求生活质量的老年一代已经逐渐形成。我把这些老人称为“紧跟时代的中国老人”,尽管他们仍有中国传统的一面,比如主动照顾第三代,把自己的房子和钱传给下一代;但是他们的一部分观念更新了,比如独立性强、舍得花钱、追求精神生活等等。

  我想再次强调的是,这一代老人和上一代老人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这是宜家事件所反映出的社会大背景。

  王晶:宜家事件如果只是单纯地来看,可能看不到背后存在的问题。

  在我看来,宜家事件背后呈现的是老龄化给中国城市带来的新问题。根据我们的研究,目前中国城市老年人的空巢现象很严重,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家庭户共1.23亿,其中1824.4万老年人生活在单身家庭户中,2189.1万户生活在夫妇老年家庭中,也就是说,全国空巢老年家庭达到4013.5万户,有32.6%的老年家庭是离开子女、单独居住的。

  从经济上来讲,我国的养老保障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包括低保等经济上的辅助措施也已全面铺开,老年人对经济的需求似乎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在精神层面上,老人的交流、参与等需求却很难得到满足。

  以前的家庭是三世同堂,或者至少是两代人居住在一起,所以老年人的生活意义主要体现在家庭中,比如照顾子女、孙辈等等;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独立生活,从而造成老年人心理上的巨大落差。

  而且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和一般的二三线城市有所不同,年轻的家庭有了孩子之后,他们更愿意在市场上购买一些专业化的服务,比如月嫂、保姆,而不愿意和老年人共同居住。这些年轻家庭之所以这样做,可能是为了规避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因此,造成更多的老人在退休之后独自生活,被社会边缘化。

  对老人来讲,他们需要找一个出口,快乐地过好自己的老年生活。宜家中老年相亲角,虽然是以相亲的形式存在,但我感觉老年人并不都是为了相亲而去的,他们只是为了去聊聊天,找个朋友,排遣一些生活的孤寂而已。

  所以,我们不能孤立地去看这个事件,而是要放在一个大背景下。这个大背景就是,整个社会在家庭层面上越来越核心化,老年人的生活越来越空巢,这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得不走出家庭,去寻找他们独立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