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和群众包粽子 长江门户崇明强县兴军实现双赢

21.06.2015  11:02

  原标题:为胜战服务,向打赢聚力长江门户崇明强县兴军实现双赢

官兵和驻地群众一起包粽子。吴永长摄

  “绿色围墙”的一边,是日日劳作的村民;另一边,则是每天紧张训练、执行任务的某部官兵——在崇明岛,一道道“森林屏障”让部队官兵和当地村民实现了和谐共处,还为建设“生态岛”做了贡献。“拥军工作在优先服务部队胜战、帮部队解决难题的同时,也能实现强县兴军双赢。”这是崇明县委、县政府坚持的拥军支前共识。

  “长江门户”崇明岛战略位置重要,越来越多的部队迁址上岛、执勤驻训。此前,崇明县委领导在走访驻军总参某部时得知,随着岛上游客增多,该部隐秘阵地存在可能暴露的问题。如果让部队自行修建一道围墙,虽然既能实现有效遮蔽又能让县委、县政府“省心省力”,但势必和岛上的整体环境有失协调。

  生态旅游岛的建设和战备训练实际需求,这对矛盾如何解?“只要是影响制约部队作战能力生成的问题,必须举全民之力,马上想办法解决!”县委领导主动担责,第二天就带着民政、农林等部门人员来到现场勘察规划、研究解决办法。很快,一套符合崇明实际的构筑“绿色森林屏障”的方案出炉。今年3月,崇明相关部门在该部队阵地边植下近万株灌木,形成一条宽2米、长680米的林带,既解决了部队难题又改善了当地环境。

  强县兴军实现双赢的例子并不仅此一个。驻崇富民农副业基地是上海警备区官兵的“菜篮子”,县农委主动发挥自身优势,每年优先安排农科项目进基地,先后帮助该基地建成1.5万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大型沼气工程,把基地4000亩水稻种植面积纳入了地方机插社会化保障体系。这不仅大大提升了基地整体保障能力,也为当地处理了生活垃圾,为近千户居民提供了清洁能源,还使农场成为了崇明岛农产品科研实践基地。

  驻崇空军某部因长年担负重要战备值勤任务,要求战备区全时段全空域达到净空标准。但崇明岛上树木成林,各种野生鸟类活动频繁。“战机来了,鸟儿飞了,候鸟保护区这个旅游业‘招牌’会不会砸了?”不少驻地群众有此担忧。县委、县政府服从“胜战强军”的战略大局,多次召集县农委、县公安局等19家单位和鸟类专家,反复研究出台了《崇明军事战备净空保护制度》等3个文件,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终于在不过大影响候鸟栖息环境的前提下解决了难题。

  为胜战服务,向打赢聚力,这已成为崇明县群众自觉的行为习惯。港沿镇居民范新康自掏腰包12万元组织施工队为部队引进自来水、拿出18万元修缮海军农场的机关办公楼;三星镇东安村的80岁老人汤新柔认了许多消防员“兵儿子”,开了30多年裁缝铺的她义务为消防官兵缝补衣服20多年。崇明各乡镇都成立了国防工事保护小组,常年对390个国防工事进行优质保养维护,海上救护、海上侦察等6支海上民兵分队经常与驻军部队进行常态化联演联训,民兵分队支前保障能力逐年攀升。

  在崇明生态岛建设中,驻崇部队也努力当好“播绿使者”,积极参加植树造林和环境建设。近4年来,部队和民兵共投入4万多人次,资金200多万元,建成了一批军民林、生态村。驻崇各部队纷纷在驻地附近认养了生态林,负责日常培植养护,并积极参与公路绿化建设。县人武部组织基层民兵通过在农田四周“见缝插绿”和鼓励民兵家庭种植经济果林的活动,扩绿1400多亩,培植“军民同心林”、“民兵示范林”、“官兵爱岛生态林”18个,最大的一片“同心林”面积达41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