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族宗教委青年干部宣讲团工作走笔 邓若华

10.08.2015  12:15

小姑娘你们这样两个人做的讲座,很生动啊,我爱听,希望你们常来啊”,“你们讲的清真送餐服务,具体怎么做的?能给我们街道借鉴一下吗?”……在虹口区委党校的大会议室里,我和同事坐在一群少数民族志愿者、社工中间,听着他们七嘴八舌谈着刚才听讲座的感受,忐忑不安的心情终于平复下来。

这是前不久青年干部宣讲团下基层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活动的一幕。作为今年“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学习月”活动的一项内容,我有幸作为市民宗委青年干部宣讲团的6名成员之一,到基层社区为一线干部和群众作宣讲。

团队作战,精心准备增底气

今年宣讲的主题是中央和上海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老实说,刚接到这个任务,心里还是有些底气不足的,说起来,我们宣讲团有6名成员,虽然具备文化层次较高、理论基础扎实、年轻有活力的优势,但是除了一位同志是直接从事民族工作的之外,其他都在综合处室工作,没有直接从事民族工作的经验。我自己在办公室做文秘工作,平时的确经常接触到民族工作的材料,但总是感觉隔了一层,有些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这项任务。

针对这个情况,我委法宣处及时召集我们开会,给我们打气,鼓励大家打消顾虑,迎难而上。陆纪鸿处长对集体备课提出了具体要求,还请了长期从事民族宣传教育工作的“老法师”给我们做培训。委领导也多次询问准备情况,要求和每个区县都做好对接工作,务必保证宣讲工作保质保量完成。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我们坚定了做好宣讲工作的决心。

为了使宣讲工作更好更快地落到实处,我们六个一刻都不敢怠慢,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着手行动起来。我们梳理了中央和上海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上海的实际工作,分头搜集材料,分块撰写讲稿,最后统稿定稿,多次排练。忘不了那段时间连续的加班奋战,忘不了那些日子里为了一个案例运用的反复推敲,也忘不了那些天里为了背熟稿子多次试讲的疯狂投入。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个多月的“魔鬼式”训练,我们的试讲终于得到了委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大家的心里也有了底。

既要把理论性很强的中央和上海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要求等内容讲清讲准,还要想办法讲活讲透,提高基层民族联工作人员、民族工作志愿者和社工,特别是普通社区居民的听课兴趣,可不是件容易事。为此,在宣讲内容上,我们也动足了脑筋。比如,当今社会已进入“速食时代”,宣讲也要掌握这样的规律,一开口就要抓住听众的心,让大家迫不及待想听下去,因此开头很重要。在讨论中,我提出用最近关注度很高的股市来引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主题,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其他同志也各抒己见,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比如用“社区、对接、滴灌、法治”四个关键词来概括上海民族工作,既便于记忆,又抓住了关键。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讲课内容几易其稿,更加贴近群众,吸引群众。

至今还记得在全委试讲的前一天下午,法宣处陆处长对我们每一个人进行点评的场景,他从音量、仪态、宣讲内容的详略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醒我们要注意的事项,那些宝贵的意见让我至今受益匪浅。王新华副主任在全委试讲时所说的话更让我记忆犹新,“我们的民族宗教工作不仅要讲给我们自己干部、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听,还要走出民族宗教系统,让全社会都了解”。委领导和同志们的鼓励使我们更有底气,也激励着我们更加用心准备,以最好的状态向全社会传递民族宗教工作的好声音。

创新形式,生动演绎聚人气

宣讲年年有,今年出新意。以往的宣讲形式多是一个人在台上讲,听众在下面听,比较严肃,缺乏互动。为此,今年的宣讲在以往的基础上做了两项创新性的突破。

第一是采取了二人一组的形式进行宣讲。就是两个人同时讲,两位宣讲者像相声表演中的“捧哏”和“逗哏”一样,一个人抛出问题,另一个人回答,过程中角色不固定,多次互换。在一问一答、不知不觉之间将中央和上海民族工作会议的精神传递出来,让基层民族工作者和居民群众入耳入脑入心,真正了解中央和上海对新阶段民族工作形势的分析判断,切实增强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大局观。听众对这种问答式宣讲非常感兴趣,讲完后,我不止碰到一位听众特意走过来给我们点赞,“两个人讲的形式好,我们听的人不打瞌睡,听得进”。话语很朴素,但其中蕴含的肯定给我们进一步做好宣讲工作增强了信心。

第二项突破是适当增加了互动环节。我们在宣讲中改变了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宣讲模式,十分注重调动听众的主观能动性,以交流互动为重点,以问答互动为特色,现场与基层民族工作者和居民群众进行互动,听众回答问题也十分踊跃,常常一个问题问出来,全场有很多声音回答,让人不知道点谁回答好。这种现场互动的宣讲模式,不仅活跃了现场气氛,有效地集中了听众的注意力,激发了大家听课的热情;更加锻炼了我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控制现场能力,保证了及时的交流沟通,使宣讲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重视效果,结合实际接地气

我们讲的内容,基层民族工作者和居民群众到底愿不愿意听、能不能听得懂听进去,这是真正让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要求走进大众,转化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的关键。

为了真正提升宣讲效果,一方面,我们在宣讲中注重运用具体事例、详实数据来说明问题。比如,介绍民族地区地域广阔时,我用新疆举例,“仅仅一个新疆就有6分之一个中国大,是上海的235倍”,这样能带给听众更直观的感受。我们还结合所到的区县、街道、居委会的不同情况,引用其本区域民族工作的特点、亮点工作作为案例。比如,到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宣讲时,就举“老达工作室”的例子,阐述社区、社工、社团的“三社联动机制”是怎样弥补政府的不足,成为探索城市民族工作社会化的一条新路子。

另一方面,我们还摒弃了以往一份讲稿走天下的惯例,随时调整宣讲的侧重点。在每次宣讲现场我们都会注意观察场下的反应,根据现场听众的反应,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下次就多花些时间多讲讲;和上海没有直接关系或者关系不大的,听众不感兴趣的,就一笔带过。

此外,我们还很重视发挥媒体的优势。虽然中央和上海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宣讲是个严肃的事,但我们宣讲团没有干巴巴地就会议精神进行空洞说教,而是精心制作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通过巧妙地穿插图片、灵活引用视频等形式,使宣讲气氛更加生动活泼,让民族团结进步的大道理变得直观、立体,便于大家接受。

只有植根基层,才能开花结果。通过不断地调整完善,我们努力使自己的宣讲贴近基层民族工作者和居民群众的工作实际和生产生活,努力做到深入浅出阐述理论,心贴心解疑释惑,实打实说事明理,力争使每一场宣讲产生应有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

用一位委领导的一句话来评价我们此次的宣讲,那就是:市民宗委青年干部宣讲团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不同反响。我们的宣讲,不仅得到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了邀请单位的广泛好评,也赢得基层群众的一致认可,每次宣讲时台下听众都全神贯注、奋笔疾书,积极参与现场互动,讲课结束后还常常被要求把课件留下来。截至目前,在6月“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学习月”一个月的时间里,共举办了18场宣讲,直接听众超过2000人。

一路走来,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掌声和赞扬,也听到了许多宝贵的建议,通过这一场场的宣讲,我们对中央和上海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理解我们的能力水平也得到了锻炼,从胆怯到自信、从稚嫩到成熟、从被动到主动,我们对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对在实践中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体会更加深刻了。接下来,我们将根据民族宗教工作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以及委领导的要求,继续丰富宣讲内容形式,扩大宣讲覆盖面,不断提升感染力,增强吸引力,保持生命力,把青年干部宣讲团打造成市民宗委的一张民族宗教政策法制宣传的个性名片,一款理论下基层的创新品牌,一道理论大众化的精神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