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珠峰中学宋丽华老师和她的西藏班孩子们

21.03.2017  12:03

宋丽华,一位蒙古族女性,曾经是吉林师范大学优秀的副教授,2014年调到位于嘉定江桥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任教,成为上海市西藏班的一名班主任。三年来,她用母亲般的温暖抚平孩子们的伤痛,她也用师者的智慧让胆怯或叛逆的孩子们长成一个个阳光少年。

从副教授到“勤务兵”

上海行政管理学校(又称上海珠峰中学)是一所汉藏同校,普职并举,具有民族特色的中等专业学校。建校20多年来,学校作为上海智力援藏的窗口,为西藏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为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宋丽华也在这里实现了从“副教授”到“勤务兵”的角色转换。 

“以前大家叫我宋教授,现在大家叫我36524勤务兵。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担任西藏学校班主任工作,需要365天24小时时刻关注着班级里36个来自西藏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不敢有半点大意和疏忽。”她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细心观察并记录着每个孩子的优缺点,了解每个孩子的特长和喜好,熟知每个孩子的成长需要等等,是孩子们实实在在的“勤务兵”。

“让我叫您一声妈妈!”

接手西藏班的工作不久,凭借教师的敏感,宋丽华一眼就发现12岁的梅朵和别的孩子不一样,这个孩子清澈的眼睛里满是胆怯和不安,她便用温柔的眼神和亲切的话语和梅朵进行交流。课后她还把梅朵领进办公室,像母亲一样为梅朵清理凌乱不堪甚至结块的头发,梅朵也向她敞开了心扉。原来在梅朵儿时她的妈妈就离家出走了,爸爸也不知所踪,残疾的奶奶抚养她和妹妹长大。“孩子说她根本记不清楚妈妈的样子,但我给她洗头,却让她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那一刻,我硬是摒着没让眼泪流出来。”

当天宋丽华跟爱人讲了梅朵的故事,夫妻两人为梅朵买了必备的生活日用品、食品和衣物,宋丽华那颗身为母亲的心因为梅朵而增添了更多牵挂。一次梅朵生病,宋丽华给她送去药品和零食,陪梅朵聊天,临走时梅朵拉住宋丽华的衣服,悄悄在她耳边说:“老师,我能叫你一声妈妈吗?放暑假我从西藏回来的时候要给你带方便面,可好吃了。”宋丽华再也忍不住了,她一把把孩子搂在怀里。在这个孩子看来,方便面是她曾经吃过的最好的东西,她要把最好的东西送给她的“老师妈妈”。母爱如阳光雨露,原本胆小内向的梅朵已在宋丽华全心的关心成长为阳光快乐的小女孩。

“我们一定会努力”

刚接任这个班级时,同事们曾经劝宋丽华要慎重考虑,因为这个班里“问题学生”较多,但她毫不犹豫地接下了学校安排的任务,并对这些“问题学生”捧出一颗真心,她在学生身上读到了期待、挑衅、叛逆和迷茫,并运用老师的智慧为孩子们树立起人生的灯塔。

桑邓在来到珠峰中学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化学课程,他说上化学课像是在“听天书”,所以睡觉、接话、逃课、旷课就成了他的常事。宋丽华的儿子与桑邓同龄,她便与桑邓展开母子般的心理沟通。原来桑邓的父母一直在外地做生意无暇照顾孩子,爱的匮乏让桑邓失去了目标和理想。于是宋丽华多方奔走联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申请给学生们参观和学习的机会。

新春佳节后的第一天,宋丽华带着全班同学到大学去感受校园氛围,在参观了图书馆、信息大楼、体验了校园攀岩、高尔夫运动后,桑邓和同学们切身感受了大学文化的魅力,也树立了人生的目标。“每个孩子都对大学校园充满了憧憬,我告诉他们,只有努力才能迈进大学的校门,才能实现梦想。用这样的方法来鼓励孩子们,效果比说教要好得多”。

宋丽华总说,藏族孩子远离家乡亲人,陪伴和鼓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接手藏族班的这3年里,宋丽华没有和家人一起过一个完整的节日。“每逢节假日都是孩子们心里最孤独的时候,这时候我陪着他们,他们就不会那么想家了。”接手藏族班的第一年正值宋丽华的儿子中考,她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却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放在了西藏班的学生身上。她给学生们的爱,学生们都记在心上。教师节当天,学生们用彩纸折了满满一瓶子的千纸鹤,并写了一封心愿书,心愿书上写着:“老师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努力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

是为师之责,更是民族大义

2015年暑假,宋丽华带队送76名返藏的学生坐火车回家。当得知一名学生晕车时,她把自己的卧铺让给了这名学生自己坐硬座。不料想却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让宋丽华头晕并呕吐不止,但她的视线始终不离开孩子们,50多个小时的车程中,虽然高原反应让她无法饮食休息,但她强打精神硬撑着照料好孩子们。她说:“我只有一个信念,每一个孩子都不能出任何差错,因为每个孩子背后不光关系着家庭的幸福,还关系着民族团结,这是比我的生命更重要的事”。当把最后一个孩子平安送到家长手中时,她一头栽倒在了同事的怀里。

大家问她,只是一份教师的工作,为什么这么拼?她微笑而平淡地说:“我不仅是班主任,是民族教育工作者,还是一名九三学社社员,我的肩上有教书育人的师道尊严,更肩负着汉藏团结、共同进步的使命。这些,都值得我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