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舌尖安全”,农产品流通体系亟需完善
近年来,“食品安全”一直是舆论普遍关注的热词,农产品安全又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市农委透露,今年,在总结推广浦东新区、金山区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经验的基础上,经农业部批复同意,上海将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从本市开展的例行监测结果看,2016年,地产蔬菜样品快速检测126.5万份,合格率100%;地产蔬菜定量检测5907件,合格率98.7%;地产水果定量检测1618个样品,合格率达99.3%;动物产品兽药残留检测666批次,合格率99.7%;生鲜牛乳质量安全监督抽查2200批,全部合格;监督抽查499家水产养殖场,检测样品630份,合格率100%。
“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最后到零售,经历很多环节,农产品安全的监管应该尽量前移,把好流通体系这道关就是其中重要的工作。”这几天,政协委员不断有新的提案。此次农业界别委员联名递交了“关于完善上海农副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议”提案。委员们在实地考察中了解到,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区域批发市场为骨干、专业性批发市场为补充的农副产品批发网络体系;形成了以标准化菜市场、大型连锁超市为主体和以生鲜超市、智慧微菜场、社区菜店、网上菜市场、限时菜市场、周末蔬菜直供点等为补充的零售网络体系,基本满足了农副产品流通需要和居民生活消费需求,有效保障了上海特大型城市平稳运行和经济社会发展。但是,上海农副产品流通体系也面临诸多瓶颈:批发市场层级较多、分布凌乱、管理标准不一,逐级抬高了农副产品的流通价格;流通体系统一信息平台难以建立;农副产品流通物流和保鲜仍是短板;郊区农业合作社农副产品流通能力尚需提高等等。
农业界别委员在提案中建议:加大对农副产品流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上海要尽快建设集“产、供、销”一体的、与全球卓越城市相匹配的、覆盖全市的农副产品流通信息化平台,把目前分散在各部门、各企业的数据集成到一个专业化的平台。加大对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能级提升。加快“西郊国际”三期项目的建设,加快浦东“上农批”的易地扩建,使其成长为上海又一个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加大对埠外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资金扶持。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完善上海农副产品流通体系的工作。加大对农副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培训与对接。培训好专业合作社成员,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推动农超(超市)对接、农标(标准化菜场)对接、农企(食品加工企业、伙食团)对接和农店(餐饮店、菜店、网店)对接。加大对公司制企业在农副产品生产流通中的作用发挥。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公司制的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企业,鼓励农民带资或带地入股,通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农副产品的高效流通。加大对农副产品第三方物流体系和低温冷库的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建设冷链运输车队和低温冷库,并将鲜活农副产品的冷鲜库建设和冷链运输作为今后农副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重点。加大对农副产品新型零售业态的支持。鼓励、支持光明集团等投资主体利用自身优势,加快搭建以农副产品为主的电子商务平台,或与现有电商平台合作,建设农副产品区域性配送中心,以适应主力消费群体的购买方式。
记者 欧阳蕾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