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宇称不守恒与中微子物理国际科学研讨会在上海交大召开

30.11.2016  04:41

11月28日,“李政道研究所成立暨宇称不守恒与中微子物理国际科学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召开。2004年诺奖获得者Frank Wilczek、Sylvester Gates等美国科学院院士、二十多位中科院院士和众多海内外学者共聚一堂,探讨前沿科学;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基金委领导,上海市领导,兄弟高校领导,以及来自海内外的科学家和艺术家、CUSPEA学者、䇹政学者等参加了会议。  

李政道先生是开创华人获诺贝尔奖历史的物理巨擘,是满怀热忱推动中国科教事业发展的炎黄赤子,是倡导科学与艺术相交融的智慧使者。李政道家族与上海交通大学有着延续三个世纪的深厚渊源,他特意将毕生积累和收藏的手稿、信函等珍爱之物托付交大,由交大精心保存,并建成了李政道图书馆,面向社会弘扬科学精神、爱国主义与科艺之美。    

2016年是李政道先生90华诞、发现宇称不守恒60周年、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现代物理中心等在李政道先生建议和推动下成立的科研机构30周年生日。为展现李政道先生勤勉刻苦、善学多思的科学精神,感念李政道的赤子之心和育人之情,领略科学与艺术、人文相贯通的学问之道,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了“宇称不守恒与中微子物理国际科学研讨会”,研讨会期间,李政道研究所同时宣告成立。    

国际顶尖物理学家研讨宇称不守恒与中微子物理领域新进展

对称性在物理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种守恒定律与对称性有着必然的联系。宇称是对空间进行反演的变换,也就是基本粒子与镜子中自己之间的对称性。一度人们相信基本粒子的运动规律在宇称变换下保持不变,即满足宇称守恒,这一传统观念一直被奉为教科书中天经地义的教条。    

直到1956年6月,李政道和杨振宁首先提出关于基本粒子参与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这一教条才第一次遭到科学质疑。当时李政道年仅29岁。这一革命性理论于同年底被李政道的哥伦比亚同事吴健雄及其合作者进行的贝塔衰变实验所证实。随后的一系列实验全面验证了李-杨的理论预言。这一突破彻底解决了当时深深困惑物理学界的著名θ-τ 疑难,同时推翻了自古以来关于宇称守恒普遍成立的教条。翌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此成为首获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    

中微子是弱相互作用的标志。宇称不守恒也很大地影响了中微子的特性。由于中微子难以探测,因此对中微子的研究起初发展较为缓慢,直到1998年日本超级神冈实验发现中微子振荡,迎来了中微子研究的黄金时代。各种研究开始蓬勃发展。目前对于中微子依然存在众多未解之谜,如中微子的质量到底是多少?中微子是否是本身的反粒子等等。    

今年恰逢发现宇称不守恒6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发现,本届国际科学研讨会以“宇称不守恒与中微子物理”为主题,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Frank Wilczek 、美国科学院院士Sylvester Gates、中科院原子能所所长王贻芳院士等十余位中外顶级学者做主题报告,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交流宇称不守恒与中微子物理领域的最新进展。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对于建立描述基本相互作用的标准模型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针对中微子的研究则有助于发现超出标准物理的现象与规律。与会人员还包括国内外院士20余位,国内外学者、学生200余位。研讨会的主题聚焦宇宙的最小组成单元和最细微的基本结构,表现出人类对宇宙奥秘孜孜不倦的追求。    

科艺论坛展现科学大师的“”与“

李政道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深厚,从小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浸润,绘画的神韵、诗词的哲理常常不经意间渗入他严密的科学思维中。比如,他创造性地提出科技研究与文艺创作的理性统一,并身体力行,邀请吴作人、李可染、黄胄、华君武、袁运甫、吴冠中等国内顶级艺术大师共创科艺画作,合力向世人呈现一个五彩缤纷、仪态万方的奇幻世界,他高超的艺术修养和浓浓的人文情怀令世人汗颜。    

今年是宇称不守恒提出6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发现,11月28日,“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作品展览会”举行,同时还举办了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作品展览会以“宇称不守恒与中微子物理”为主题,共展出约40件艺术大师的作品,涵盖雕塑、摄影、油画、版画、水墨画、水彩画等形式,参展艺术家分别来自于中国、意大利、日本、墨西哥等国家。    

在万物相通、科艺交融思想的影响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画家刘巨德将平凡幻化为超越,将差异通达为浑然,创作了一幅寓意深刻的主题画作《恒·东方》,展现了独特的艺术感知和审美品格。画面由天空、太阳和大海构成,作者把李政道研究宇称不守恒问题时的思考手稿化为晨曦的天空中,隐约闪烁星辰,朝霞满天,孕育着无限希望,当宇称不守恒理论提出时就如朝阳般带给处于无边黑暗的粒子物理研究的大海带来了光明,中微子则在大海中自由遨游。    

在其他众多优秀展览作品中,《空中的两条线(Two Lines in the Sky)》出自意大利艺术家里卡多·卡德洛之手。里卡多·卡德洛1942年生于意大利奥尔芭,毕业于都灵阿尔贝提纳艺术学院,曾任该学院雕塑系主任,现任意大利皮埃蒙特艺术协会主席。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两条独立的螺旋结构曲线在空中呈纵向延展,相互缠绕,并微微向一侧倾斜,增加了一种不稳定的轻盈感,寓意着李政道关于弱相互作用下,不对称的伟大发现。与此同时,作品《动感雕塑(Kinetic Sculpture)》由日本“动的雕塑”之父伊藤隆道(Ito Takamichi)领衔设计。伊藤隆道是日本著名的雕刻家、环境艺术学会名誉会长、东京艺术大学名誉教授,曾担任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副校长,现为东京艺术大学名誉顾问、日本环境艺术学会会长;伊藤隆道1939年出生于日本札幌市,1962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20世纪60年代起,他以动态雕塑在艺术和设计界一举成名,并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动感雕塑(Kinetic Sculpture)》造型简洁清纯,由一根线交错而形成左右、环状、复杂的不对称螺旋组合,不规则地变幻出上升的光和下降的光,产生不可思议的错觉体验。    

除了欣赏专业艺术大师的优秀作品外,参观者还有机会与科学大师对话,同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院校的学子分享对科学与艺术的感悟。在同期举办的“李政道科艺讲座”上,科学家与艺术家从科学、哲学、美学的高度畅谈他们对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观点,中外艺术家刘巨德、物理系科学家何小刚、伊藤隆道、里卡多·卡德洛先后作报告,展现了艺术家广阔的科学世界和科学家绚丽的艺术世界。    

李政道研究所宣告成立,致力于做物理学领域“领跑者

李政道除了在科学上的贡献之外,在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72年9月,李政道首次回国,周恩来接见了他,这开启了李政道与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沟通交流之旅。改革开放之后,李政道频繁回国,与中国领导人频繁交流。推动了很多中国的科学建设项目以及科技体制与科技政策的改革与创建,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建立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成立。    

2014年12月,李政道给中央领导写信,建议参照对世界科学发展有巨大影响的玻尔研究所在中国建立一个世界顶级研究所,吸引一群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形成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励炼一批属于我国自己的顶级科学家,推动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研究的重大发展。这个建议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过去三十年,中国物理学的基础前沿研究在多个研究方向上从“跟跑”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并跑”阶段。近年来,在中微子振荡、铁基超导、拓扑量子材料和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中国科学家产生了引领性的重大研究成果。事实上,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已经到了一个向“领跑”升级的关键时期。近年上海交大也重点建设了天体物理与宇宙学、高能粒子物理、量子物理与技术等多个基础学科,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乃至国际领先的重要成果,实现了物理学科的跨越式发展,为承建李政道研究所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依托单位,深入调研、充分借鉴世界顶级研究机构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李政道研究所的建设方案,并通过了专家论证。11月28日下午,李政道研究所成立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李政道图书馆隆重举行。    

李政道研究所将全面对接上海市全球科创中心建设,领导开展相关研究和学术活动,提供一个适合学术大师、顶级科学家和拔尖青年学者交流、合作和研究的平台,励炼出一批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顶尖学者,产出一批能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科技成果,为把我国建成世界级的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以及为把上海建设成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出不可或缺的重大贡献。    

李政道研究所成立后,将针对物理学中一些重要的热点问题,每年都分别举办一系列持续时间长达1到2个月的科学研讨会,同时配以为时3-6天的国际会议,邀请全球各地的一流学者来所长期访问并在科学研讨会和国际会议上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合作,从而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引领科学研究方向与潮流的作用。为了有效的做到这一点,研究所将引进一批世界顶级的物理学家作为“标杆”和“旗帜”。以他们为核心,在一些重要的科研方向上建立研究组,引入一流的青年学者建立团队,来研究最重要的物理问题。目前李政道研究所考虑建设的研究方向包括研究宇宙最大尺度和最小尺度的学科方向,即宇宙学和粒子物理,以及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量子物理及应用。同时,李政道研究所还将成为一个有特色的科学普及教育基地,为社会服务。通过各种方式来积极开展针对物理学最前沿的发展以及人们最关心的热门科学问题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    

交大励志讲坛讲述物理学大师的“赤子情怀

李政道是满怀热忱推动中国科教事业发展的炎黄赤子,他几十年如一日,不辞劳苦、殚精竭虑,先后促成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创立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简称CUSPEA),倡导成立中国博士后了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并拿出私人积蓄设立“秦惠䇹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即“䇹政基金”),他是祖国科教事业发展的助推器、是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典范,他以远见卓识描绘出一幅幅影响深远、裨益至今的华美篇章。    

在11月28日下午举行的上海交大励志讲坛中,李政道的学生及同事、哥伦比亚大学教授Norman Christ致辞发言,畅谈李政道对于物理学的贡献。随后,专家学者围绕“学术探究”、“人才培养”两个主题,讲述了李政道先生的赤子情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和生院士与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甘子钊院士与大家分享了李政道对物理学以及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贡献;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与上海交大校长张杰则就李政道在人才培养问题上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2016年是李政道先生90华诞。活动中还发布了由李政道图书馆主编的《心通天宇——李政道教授九十华诞文集》,着墨者通过回忆李政道的治学教导和为人处世的点点滴滴,展现了李政道勤于钻研、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品格。  

来源:新华网 2016.11.29  

原文: 宇称不守恒与中微子物理国际科学研讨会在上海交大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