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希望,切莫毁在“聪明药”的魔盒里
中国家长素来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但近来悄然流行于家长朋友圈的“聪明药”话题却在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近期,一则《我吸毒了妈妈喂的!》的消息称,一名高三女生的妈妈为了让女儿能够更专心学习,购买了一种“聪明药”给她吃,服用后果然效果明显,专注力大大提高。但一个月之后女儿开始掉发、失眠,妈妈发现后给她停药,可停药后她却头疼、恶心,最后抵抗不住诱惑,又从其它渠道高价购得继续使用并渐渐成瘾。
那么“聪明药”是什么呢?记者了解后发现,这竟然是安非他明、利他林、莫达非尼等神经中枢性兴奋剂,被划为“二类受管制物质”,属于国家严格管控的一类精神类药物,用来治疗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孩子。而如果没有用药需求的健康人服用,则会给大脑和身体机理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医学专家们认为“聪明药”的副作用显而易见,会损害状态极佳之人的认知功能!既然“聪明药”的危害这么多又这么大,为什么有些家长依然我行我素,心甘情愿地飞蛾扑火呢?
来源于《解放日报》3月13日的一篇调查报道揭示,一些家长尽管明知道“聪明药”有毒,但认为服用后能提高成绩,“就有希望进入精英辈出的学校,有着光明灿烂的未来,总比一辈子当学渣有意义多了!”其实,这样不切实际的贪心和妄想无异于饮鸩止渴……
历史上缘于人性的贪婪和畸形追求造成的悲剧不在少数。
五石散本用来治疗伤寒,到了魏晋时期,因玄学创始人何晏推崇使用,加上服食后让人立时精神振作,感觉“飘飘欲仙”,没有伤寒的人士也开始吃起来,并立刻变身为当时的“聪明药”。而这种丹药含有剧毒成分砷化物砒霜,上瘾后长期食用,不但损伤人的神经,还能让人知觉失常、性情行为大变。据考证,从魏晋时期到唐代之间500多年中,服五石散而丧生者可能达数十万之众。尽管如此,由于对仙丹、延年益寿、通于神明甚至长生不老以及荒诞不经宗教迷信的深信不疑,其间仍然有许多后继者前赴后继,成为牺牲品。
当下家长让孩子服用“聪明药”,何尝不是一种荒诞不经的“迷信”?对“聪明药”趋之若鹜,实则是想人为地制造出一个海市蜃楼般的好成绩“幻象”,使其成为攀比孩子的资本。自欺欺人,其结果是不见得能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但必然会损害孩子健康的身体。
如果说魏晋时期成年人服用五石散是“自嗨”,而时下家长们给孩子投喂“聪明药”却是戕害自己的孩子。“聪明药”能让孩子成为“学霸”的传说,就像潘多拉打开了魔盒,释放出人世间的贪婪、虚伪以及其他所有邪恶,却将对人类最重要的“希望”关闭在了魔盒中。
望子成龙也好,望女成凤也罢,捷径背后总归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不遵循教育规律的走“捷径”,带着功利心让孩子服用所谓的“聪明药”,铁定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最终必然如同揠苗助长,让本该茁壮成长的禾苗枯死,断送自己孩子的美好前途。
成功的道路千万条,孩子的身体健康是第一条,急功近利非正道。家长们,切莫将孩子的希望毁在“聪明药”的魔盒里!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