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共同体:国际交流学院生存发展之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

15.06.2015  18:06

        6月12日下午,在国际交流学院多功能厅,王海燕书记根据校党委学习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统一部署,结合国家外交战略、上海市重点工作、上海大学的三个工作重心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展现机遇、摆出问题、分析出路,给学院中心组及在国内的全体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王书记首先结合个人学习体会,向大家介绍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丰富内涵、目的及意义。她指出“三严”是要求,“三实”是行动,虽然“三严三实”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但对于一个拥有8700万党员的执政党而言,每一位党员都需有防微杜渐的意识和行动。         接着,王海燕老师结合国家、上海市、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院的发展愿景,分析了学院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瓶颈问题。她直言不讳地指出:我院在领导管理服务、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疏于学习、宗旨意识淡化”、“动力不足、冲劲不足”、“安于现状、小进则满”、“等、推、拖、要”的问题。她在党课上提出:命运共同体是国际交流学院的生存发展之路,即学院的生存和发展与国际大环境、国家上海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是一个大的命运共同体;我们个人的成长与学院的发展密不可分,是一个小的命运共同体。因此,我们要把“三严三实”的学习教育实践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每个活动之中,融入到学院工作的全过程之中,坚持群众路线、化内耗为合力、团结就是力量,全院上下一起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和党员的作风建设,将“三严三实”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行动破解“六易六不易”困局,通过汉语桥、乘着世界、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做出国交人应有的担当,实现个人成长与学院发展的双赢。         之后,姚喜明院长在党课的总结发言中,号召大家从严要求、将学习化为实际行动,共同为学院的发展而努力。         通过这次党课,中心组成员和全体党员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个人发展与学院发展的一致性有了更多的认同,特别是王书记所谈及的队伍建设方案,在教师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国际交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