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上海交大机动学院探索项目式教学 本科生设计亮相成果展

18.01.2016  13:26

帮老人省力的散步神器、专门做点心的3D打印机、腹腔镜手术助手,轻便机器人侦查员……1月16日,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举办的2015年秋季学期本科生课程项目成果展上展出了该学院近800名本科生完成的160项课程项目成果。据悉,这些“交大好设计”的选题设计来自于校企合作项目、指导教师研究课题以及学生的自选发明。    

在成果展上,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刘志穿上一副特殊的“骨骼”,向大家演示了他和同学设计的老年人散步“省力神器”:辅助行走及锻炼一体机。“我们自己做过实验,正常人散步走4个小时就累得走不动了,穿着辅助行走及锻炼一体机至少可以多走0.6个小时。”刘志介绍说,他的爷爷奶奶年龄大了,走路不方便,所以他一直都很想设计一种可以帮助老人行走锻炼的机械。这个机器的灵感来源于国外一些成功的外骨骼设计,在实际设计时,刘志和他的团队成员使用了滑轮、弹簧等部件,可以借助走路时手臂摆动和膝盖弯曲的力量带动老人双腿行走,既轻便又省劲儿。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龚畅阳和他的团队用点心3D打印机做出了香喷喷的曲奇饼干,吸引了不少喜欢做糕点的人来围观。龚畅阳告诉记者,这个3D打印机的神奇之处在于可以自动完成进料、点心成形,未来“点心DIY发烧友”还可以让机器自己控制配方的精度,不用自己动手,裱花蛋糕、糖霜饼干、卡通图案煎饼等美味点心分分钟就能完成。    

微创腹腔镜是未来外科手术的大趋势,为了制造手术空间,常规腹腔镜手术通常把气体(CO2)充到患者的腹腔里,但这有可能引起皮下气肿、心肺功能异常等并发症。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刘柯团队设计了一款电磁式免气腹腹腔成腔装置,通过控制电磁铁的吸力就能成腔,避免了气体成腔引起的手术并发症。“这个装置的吸力是可以调的,能根据手术需要控制成腔空间的大小,我们还设计了一套散热方案降低电磁铁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对患者来说很安全。”刘柯介绍说。    

在进入火灾现场和地震危楼救援之前,侦查员往往要先冒险到建筑物附近侦查,不过以后这些危险的侦查任务都可以交给机器人去办了。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陈刚团队派出的机器人侦查员能跳过障碍物、轻松上楼梯,这个机器人个头不大,可直接乘无人机从窗户跳进建筑,快速地展开侦查工作,还能针对不同的侦查环境搭载不同的功能模块,满足不同的侦查需求,侦查效果不输人类侦查员。    

本次课程项目展展出的都是上海交大机械动力与工程学院《工程学导论》、《设计与制造Ⅱ》、《工程设计》三门本科生专业课程的设计项目。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工程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工程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未来中国制造业转型就需要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很强的人才。”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章俊良表示,“我们参照了美国高校工程教育运行模式,有很多课程都采用了项目式的教学组织方式。每4~6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他们在学院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完成来自企业与实际工程问题相关的项目,体验市场调研、概念设计等工程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最后通过项目成果展示环节接受评审考核。”    

章俊良说,这一培养模式把传统的灌输式学习转变为探索式学习,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构建了企业、高校联合参与工程教育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不仅解决了企业实际工程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也让教师充分了解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前沿热点,实现了“三赢”。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6.01.18    

原文: 上海交大机动学院探索项目式教学 本科生设计亮相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