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公共卫生学院一项促进青少年生殖健康课题通过验收[图]

31.10.2014  20:45

  10月29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同承担的一项有关青少年生殖健康研究课题通过了市卫计委组织的专家验收,与会专家对此项题为“上海市基于社区/学校的生殖健康促进项目(青春期)”研究课题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一致认为该项目组完成了预定任务及规定内容,达到了考核指标,同意通过验收。

  验收会上,课题第一负责人施榕教授向专家组作了课题总结汇报。专家组由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黄红、复旦大学余金明、上海市爱委会李光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狄文、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楼超华、上海市健康教育所顾沈兵等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

  众所周知,青少年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期,也是人生发展历程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关键时期。与儿童期相比,“性健康”成为青少年时期影响人生进程的重要课题。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科学、完整、适宜的生殖健康教育,不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对促进我国青少年生殖健康、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自2013年3月项目开展以来,课题组根据设计要求,按照上海市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大中学校的分布特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上海市随机选取了虹口、普陀、徐汇、金山等4个项目区,在各区抽取高级中学、职业高中和初级中学各2所;企业或社区4至5个,还另选了上海市普通高校2所。课题组以班级和企业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共选取了3405名14岁至23岁的青少年作为干预组,3218名同年龄段青少年作为对照组,对干预组青少年进行了青春期生殖健康相关问题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KAP)和 信息、教育和交流的干预(IEC);对照组仅进行青春期生殖健康相关问题的(KAP)调查。课题组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及知识层次,自行设计了分别适用于初中生、高中/中职生、大学生、校外青少年(务工青年)的四套自填式“青春期生殖健康相关问题KAP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和生殖保健知识、艾滋病和性病防治知识、安全行为技能、自我价值观、个人行为和生殖保健需求等,问卷设计完成后进行了预调查,并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效度的检验。

  调查发现,除大学生外,各年龄段学生和务工青年对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得很不全面,其中避孕知识的情况最差,反映出青少年的避孕意识较差,因此可能面临着一定的性传播疾病、意外妊娠和流产的风险。由此课题组认为,当前应进一步加强中专职校生、初中生和务工青年的生殖健康教育。调查还发现,初中生自报曾有过性行为0.97%,只有50%的学生自报每次性行为时都使用安全套;高中生自报发生过性行为2.4%;中专职校生自报有过性行为7.3%,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9.2%;大学生自报性行为的发生率为4.9%,但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8.8%;未婚务工青年中自报性行为发生率为28.5%。由此表明,青少年首次性行为年龄有所提前、安全套的使用率较低,由此提示,我国亟需持续加强提高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教育。此外,课题组还发现上海市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的总体水平不容乐观,特别是在正确选择合适材质的内衣裤、人工流产的危害、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孕方法、男性梦遗和自慰的影响、女性生殖器官功能方面的正确认知率相对较低。

  在传播生殖健康知识、态度、信念、行为等方面的正确信息时,课题组采用了青少年乐于接受的参与式、集体式教学活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同伴教育活动等)为主的传播形式,以多媒体、健康教育读本为传播途径,将相关内容融汇于头脑风暴、游戏、知识竞赛、角色扮演、案例讨论、黑板报等传播载体中,青少年参与度和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均较高。课题组还为初中生、高中/中职生、大学生和校外青少年专门编制并发放了不同版本的IEC干预教材——《青春因健康而美丽——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系列读本》,获益青少年达3200余人。

  该项目还通过行政动员和各项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相关学校和社区关键人物的积极参与;把生殖健康知识融入丰富多彩的干预形式中,既增加了生殖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可接受性,又使青少年通过不同的形式反复接受正确的信息,提升了掌握知识的牢固度。项目组通过选拔青少年同伴教育志愿者,对其进行参与式教学方法和技能培训。通过同伴教育活动,在提高青少年同伴教育骨干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参与社会IEC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也充实了计生协会校外青春健康培训骨干队伍的力量,增加了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可行性。

  专家组认为,课题组在一年多时间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主要表现在获取了上海市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生殖健康相关问题的KAP现况及生殖保健需求的信息;形成了分别适用于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相关问题问卷》,开发并完善相应的IEC干预教材和教案,使受教育学生和务工青年的生殖健康知识及艾滋病和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形成率、安全行为技能掌握率和知晓率获得显著提高;同时提高了本市不少学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对不同层面和类型学校生殖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课题组还探索了政府多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的正规性、系统性、综合性、可接受性和有效性的青少年生殖健康干预模式,并初步形成了社区与学校相衔接的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联动机制,最终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高效可行、多部门合作的上海市学校和社区青春期生殖健康促进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