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上财师生谈读书

03.05.2018  12:13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青年成长,2日上午在北京大学考察时,与青年学生分享了他的读书心得,希望广大青年要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学以致用。

为打造书香校园文化品牌,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和良好学风,引导广大师生在阅读中汲取智慧力量,树立远大理想,坚守实干本色,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4月以来,学校持续开展了层次多样、形式丰富的读书实践活动,在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掀起了“读书、荐书、谈书”的热潮。参加读书活动的师生从自己的阅读经历出发,结合工作学习实际,畅谈读书体会,分享读书感悟。

经济学院学院院长田国强:读书既要读有用之书,也要读无用之书,有些书看似无用,对你的综合素养提升和思维方式形成却有潜移默化之效。当然,读书也要有取舍,要多读经典、原典,那些大浪淘沙之后的书籍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己。此外,要有将薄书读厚、厚书读薄的本领,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从读书中收获有价值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章忠民:我们今天处于信息时代,面临知识爆炸的冲击,各种各样的媒体平台推送多元化的信息。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做好经典原著的阅读活动。这种阅读,给我们带来了三个方面现实与精神的滋养。其一,让我们从纷繁杂乱、五彩缤纷的感性世界当中,静下心来,面对自己,面对名著。通过名著,把自己和思想大师联结在一起,有一种精神的对话,能够安抚我们的心灵。其二,通过经典阅读和与大师的对话,可以让我们保有一种素朴的心境与眼光,保有我们独立的思考与判断,保有我们对生命和生活的原始的追求和呵护,捍卫我们的青春和成长。其三,通过原著阅读,一方面和思想大师对话,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对话,和我们内心深处的始原性的渴望和梦想进行对话,与我们的未来,与我们新的生存的希望进行对话。由此丰富自己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自我。

科研处处长靳玉英:成长是渐进的,如同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每一个进步都是要有前序积累的支撑,没有捷径。大学时光是人生积累的重要阶段,积蓄多少力量方可能成就多少光芒。自由总是与约束相得益彰的,没有约束的自由是无法持久的自由。这两点与经济市场化中讲次序与约束的道理是一样的。

人文学院教师鲁品越:以问题为中心来引导理论阅读:逐步弄清楚作者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留下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重要意义?作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特之处在哪里?把这些都弄清楚了,你现在真正理解了这本书。这样读书就有意义了。

商学院教师许淑君:如果说生活是在狭窄的天地间行走,那么读书就是在广阔的生命中游历。读每一本书都是对他人岁月的旁观,但也都在映照本人的体验,体验生命的质地,激起光阴的回响。一本好书是作者对时光的萃取与浓缩,供我们的思绪在其中沉浸与游离。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孔晏:沉浸于一本好书中,很容易就能让你去往远方,暂且忘记眼前的烦恼;也能让你穿梭于古代和未来之间,放飞自我。在工作之外,读一些与专业无关的书,与爱读书的朋友们一起交流,打破思维的局限,会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金融学院教师粟芳: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大多只对自己那一摊子专业知识感兴趣,很少看闲书。后来,组建了读书会,我“被迫”做了会长,又“被迫”每次都参加读书活动。那时,我有了欣喜的发现。我被参加活动老师们的丰富情感、宽阔视野和滔滔不绝的口才所吸引。我瞪着求知的大眼睛,聚精会神地看着、听着、想像着、感受着……我被她们的细腻情感所打动,为她们活跃的思想所折服。慢慢地,我也学会了看书、品书、论书、鉴书,不自然间感觉到自己更加强大和富有了。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韩炯:阅读从来就不孤独。阅读能够真切地聆听到思想者的声音,能够与古圣先贤进行精神上的对话和交流,能够在物欲泛滥的时代坚守、充盈、丰富个人的精神家园。

上海发展研究院2017级博士后应珊珊:“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陷于一种知识恐慌,越来越多依赖于快速阅读、功利性阅读。但是,好的阅读,应该是读者和作者的对话,一段享受,一场盛宴,潜移默化影响人的思维和处事,绝非某某“宝典”。

公共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徐俊杰:读到一本好书,那种特别是能和心灵共鸣的书,就像是童年回忆一样能深深的刻在脑子里,回味悠长。所以,决定要读本大部分人认可的好书,那就不要读电子版的,去书店选上自己喜欢的一本,回来郑重地写上时间地点,然后翻开第一页,做到仪式感十足,日后回味的时候就多了分青涩。

法学院2014级博士生潘拥军:薄薄的百页或数百页,承载着思想的时与空。积淀与奋发,智慧的光芒,划过古今圣贤仰望的天空;在旅途,在惬意安静小屋,灵动似清新露珠沁入心头。尽情在另一维度世界嬉戏,绽放着青春的光与美。思想的梦工厂,手持着盾与矛,踏上堂吉诃德坚毅的征途;合书页,闭目静夜思,绚丽在此刻风景停留永久。

金融学院2015级博士生方蕾:好书就像放大镜,帮助我们发现我们身边的小世界中极易忽略的美好;好书也像窗户,帮助我们以最便捷的方式看到更大的世界;好书更像良师益友,失意时劝解抚慰,得意时敲响警钟。书籍是历史的浓缩,是人类智慧的沉淀,更如高尔基所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商学院2015级本科生王子怡:每个人都想更加了解自己,想知道自己热爱什么,想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天赋,想知道如何面对生活。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每个人探索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人文学院2017级硕士生刘倩:我平时有时间的时候就喜欢捧一本书,慢慢细读。在我看来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读书是一种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会计学院2015级本科生王越:阅读带给我们的绝非单纯的知识技能和谈吐气质这些表层的效用,更重要的是过程中观念的修正与思想的慰藉。阅读帮助我们领悟到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人类在自然中的存在,使我们的心智更达观,情感更细腻;通过阅读品味世间的悲喜,个人的求索、家国的沉浮,都会成为成长道路上的指引和安慰;阅读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万物的运作规律,理解大道至简,食古而化。大学生正当迈入社会的年纪,理应广泛阅读,不只为增长见识,更是为了做一个地地道道的社会人。

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2016级本科生古志祥:最早的读书是没有体会的,甚至会觉得为什么要浪费大把时间在上面。但慢慢就会发现,通过书与人的交融,会看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会学会坚定与不弃。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7级本科生陈玉珍(泰国):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就好像是一个故事,读书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我在一本书上看见有一句话说:不读书的⼈只生活在现在,而读书的人生活在过去、现在和未来。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7级本科生阿丽娜(俄罗斯):中国确实有很多值得看的书,比如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巴金的《》,张爱玲的《传奇》等等。这些都是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如果想更深刻了解中国,可以试试我这个“读中国”的方式。

      (编审:王雅静    收稿日期:2018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