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者”纳日碧力戈教授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访

14.05.2018  22:17

5月7日,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纳日碧力戈教授接受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改革开放40年”栏目组的专访。

在访谈中,纳日碧力戈教授就他的问学之旅进行了回顾。 1978年,纳日碧力戈教授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外语系。1982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攻读民族学专业硕士学位,师从吴文藻、林耀华、金天明先生。1986年开始,在中央民族学院攻读语言民族学专业博士学位,师从马学良先生。2001年至2003年,受邀到美国卡尔顿学院作访问教授,并于2003年受聘为该校的“珍妮-拉菲尔德&伯恩斯坦亚洲研究与人类学讲座教授”,讲授人类学概论、语言与文化、种族与族群、中国人类学研究、日本人类学研究、东亚人类学研究等课程。2009年,回国调入复旦大学。

纳日碧力戈教授表示,自己于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年参加了高考,是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切实受益者。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例如互联网的普及给学者们的科学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他强调,寻找各民族和睦共处、互补共生之道,一直是新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者的共同理念和社会担当。古人有 “千灯互照,光光交彻”、“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胸怀,今人有“相互归属”、“生存交互性”的洞见。各个民族,每个国民,互相归属,互为环境,绝不存在你死我活。民族多元,语言多样,文化多彩,这是人文生态的重要表征,也是万象关联的社会隐喻。他致力于在“语言和文化之间搭桥”,在民族和族群研究中尝试建立“符号学派”,希望以理论创新来促进民族和睦,为善治和良治提供参考,开辟国内民族研究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