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遭遇“网络欺凌”该如何应对? 华师大志愿者为爱心暑托班设计防御课程

01.08.2019  18:00

  7月中下旬,一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实践队伍穿梭于上海市长宁区、虹口区和普陀区的主要街道,为十余所爱心暑托班的600余名学生带去了精心设计的课程——网络欺凌防御,也让孩子们知道:“如果被其他小朋友欺凌了,我们应该快点告诉老师或者爸爸妈妈!

   网络欺凌现状不容乐观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当前上海市中小学中网络欺凌行为的现状如何?网络欺凌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怎样的影响?面对网络欺凌,老师和学生的反应是什么样的?怎样可以更好地预防并应对网络欺凌的发生?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一支学生团队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针对网络欺凌的预防和应对的课程,并利用暑假进行宣讲,旨在拨开网络云端的黑雾,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出一份力。

  实践队伍对上海市6所中小学近千名师生开展调研,发现有33.23%的学生报告其曾遭受过网络欺凌,而有66.19%的老师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存在网络欺凌现象,其中言语攻击的方式使用最多,且这一比例随着年级增长有所上升。可见,网络欺凌并不是个别现象,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然而,面对网络欺凌,学生的应对方式相对比较消极。有超过60%遭遇过网络欺凌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的错”,所以选择忍气吞声;或选择以牙还牙,进行报复,这都不是正确的应对方式。

  这些调研结果坚定了队员们要为改变现状献一份力的决心,“作为学心理学的学生,我觉得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实践队队长王云汐说:“我们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孩子知道网络欺凌是什么,遇到欺凌如何正确处理,也希望让更多的孩子避免遭受网络欺凌的侵害。

   一堂“不一样”的课程

  在长宁、虹口、普陀团委的大力支持下,7月下旬,这支实践队伍走进上海市各街道的爱心暑托班开展宣讲。课程通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知识竞答、情境表演等形式,将网络欺凌的定义、现状、应对和预防等内容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讲授给学生,同时,队员们还为遭遇了网络欺凌的学生提供个别的心理辅导。

  此外,实践队伍还制作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对“欺负人”说不——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及网络欺凌应对手册》,学生可以在可爱的漫画人物的带领下学习网络欺凌的相关知识。

  在长宁区仙霞街道爱心暑托班,女孩小秋(化名)在队员的鼓励下讲述了自己遭遇欺凌的经历。“她们当时说我妈妈不好,说得很难听。那个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很生气也很难过,只能自己偷偷流眼泪……”小秋低着头,显得非常沮丧。

  原本还有些嘈杂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孩子们意识到,原来欺凌就发生在他们的身边。小秋在讲述时,语气中流露出对自己的责备和对被欺凌的恐惧。她说,自己一定是哪里做错了,才会被这样对待,而妈妈被人侮辱,自己却无能为力,更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

  队员们围在小秋身边安慰她,告诉她这不是她的错,给她支持和鼓励,小秋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队员们又讲了面对网络欺凌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小秋慢慢打开了长久以来的心结,开始积极举手发言,和队员们互动。课后,她笑着说:“以后我再也不怕了,我会用哥哥姐姐们交给我的方法,勇敢去面对!

  “能够帮助她走出过去的阴影,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实践队员胡丁鼎说:“这也是我们最想要收获的——去帮助那些已经是或者可能成为群体内受到欺凌、排斥的孩子们,告诉他们如何应对、如何预防。让他们的生活变得美好一些,让他们多爱自己一些。

来源:解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