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思政有温度】给学生的心松松土,让“生涯”的种子生根发芽 ——记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周璐老师

25.04.2017  20:58

    近年来,“史上最难就业年”的说法每每流行于网络,更有人整理出所谓的“最难就业的十大专业”,而社会学类专业也总是“中枪”。那么,在以理工科见长的华理,读社会学类专业究竟是怎样一种体验呢?难道真的读了个“”专业?回答是“”。

    华理社会学院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成绩是最好的证据:98%的就业率,35%的升学率,其中,国内升学的三分之二被“985”高校录取,海外留学被常春藤名校录取的也不在少数,选择就业的学生也大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与欣赏。

    而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在负责2016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辅导员周璐看来其实并不意外,因为优势融合、合力育人的工作理念,让学院在学生培养方面底气十足。


新生报道先 来定个“小目标

    每年开学季,告别高中时代的freshman都是满怀好奇和憧憬来到大学校园。然而新鲜劲一过,迷茫之痒或多或少会让他们坐立不安。对此,社会学院的“新生快乐成长营”便是一味很好的“止痒药”。

    自由宽松的大学环境让很多缺少自我管理能力的新生措手不及,没有了“小目标”,就整天混日子。“新生快乐成长营”抓住这个痛点,聚焦新生的大学适应问题,通过以班级为单位、以游戏为载体、以老生带新生的形式,为新生搭建了一个系统化的成长支持平台,帮助新生实现角色转变,促进行为养成,规划成长路径,为大学学习和生活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

    “把职业生涯规划做到最前面,用团队辅导的方式把生涯教育的理念从大一开始就根植入心,让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比较清晰的预期,这样,就业时就能方向明确、少走弯路。”周璐总结“新生快乐成长营”的主旨时说到。

      2007年还在社会学院读研并做兼职辅导员时,周璐受导师朱眉华教授启发,把所学的社会工作专业与辅导员工作结合,把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法引入到本科生培养和班级建设中。2008年,在社会学院费梅苹教授的悉心指导和鼎力支持下,这种新生教育形式得到了更好的改进,并在2014年成功覆盖全校,让更多本科新生受益。

    社会学院“优势融合、合力育人”理念结出的另一个创新果实——“全程导师制”,以研究生培养模式为载体,用导师的专业学识和人格魅力,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树立榜样,保驾护航。

    “生涯”的种子就这样在学生心里扎下根,在小心的呵护下发芽成长。


啰嗦”的陪伴者

    就业工作中经常会有“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情况——不管用人单位和辅导员怎样干着急,需要就业的学生倒悠哉游哉。就业难,难就难在择业心态上,说转变,不容易。不过,周璐却真能把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进学生心里。

    8年的辅导员工作经历、完整两届的学生指导经验,让周璐能够清晰认识到大学各阶段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提前加以引导。女性的特质让她更贴近学生,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尽管她把自己和学生的谈话界定为“啰嗦”,但学生的职业规划就在她的不断“啰嗦”中建立起来:一对一的个别谈话,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建立和完善学生就业个人档案,以学生的就业意向为主关键词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对就业困难的学生开展就业心理辅导,走进学生的内心,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

    目前在西藏联通工作的藏族学生拉巴琼达,当初想都不敢想自己能够找到现在这份工作。大二时,她从药学院转到社会学院,那时她正处于人生的低谷:学习成绩跟不上、家庭经济困难、自我效能感差……因此初来社会学院的时候,她总是很沉默。

    第一次见面后,拉巴琼达就让周璐一直放不下心。刚开始,每次谈话基本上是周璐一个人在讲,到拉巴琼达偶尔回应,再到后来拉巴琼达主动找周璐聊学习、聊生活,这个藏族姑娘慢慢地向周璐敞开了心扉。在前后跟踪一年有余的时间里,周璐做的第一步是帮助她建立自信心,有意识地为她找兼职牵线搭桥丰富实习经历,一遍遍地修改、完善简历,多少次的模拟面试,终于让拉巴琼达在找工作的路途上绽放出了自信的笑容。

    说起让她最有成就感的事,周璐觉得是能够在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留下自己的身影,陪伴学生,在学生成长时自我也在成长。毕业生脸上浮现的自信笑容就是对她的奖励,让她毕生难忘。


暖人的“小太阳

    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体,辅导员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短板——许多辅导员留校工作,缺乏相关的职场经历。“知心姐姐”周璐对此的应对是,通过更专业、全方位的职业生涯指导成功“逆袭”,成为温暖学生的“小太阳”,做好学生生涯规划的领路人。

    毕业后进入学而思培优教育培训机构的唐洁莹,自打大一进校来就有一个教师梦。每次暑假,她都会在老家为留守儿童免费开设培训班,既帮助乡里邻居,也锻炼自己的能力。毕业时,成绩优异的她放弃保研,选择到教育培训机构积攒经验,并希望有机会把这种培训模式推广到家乡。这一路的选择与坚持,与“知心姐姐”周璐的耐心咨询与专业指导都分不开。

    无论是面临选择时的困惑与茫然,还是如何制作一份完善的简历和准备面试,抑或是职场新人如何适应工作及规划职业愿景,学生们都愿意征求周璐的意见。她陪伴两届学生度过了大学生涯中每个关键阶段,“人头熟、家底清”的她成为了学生最亲近的师者。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她能给予学生更理性、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不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回答这些问题,光靠对学生的了解远远不够。“只有给‘孩子们’更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才能对得起这份信任。”周璐秉持着更专业的信念,拿到了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师中级、上海高校职业咨询师中级、上海心理咨询师二级等资格证书,参加了“焦点解决生涯咨询实战技术工作坊”等各类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能力。优秀毕业生、企业HR等经常成为座上宾,被周璐请来与学生聊成长经验、谈职业发展。此外,她还全方位发掘校友和社会资源,开拓就业市场,点对点推荐学生,尽力把合适的学生推荐到合适的岗位。

    种子的落地生根,离不开阳光的滋润。周璐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学生心中的那个“小太阳”,照耀他们的“生涯”种子发芽,陪伴他们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