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副教授为学生争署名:不让学生署名 我就撤稿

21.06.2016  16:18

  这几天,复旦大学副教授郑磊在朋友圈收获数不清的点赞,因为他和硕士生合写的一篇论文,被国内一家核心期刊约稿,原本这个月就可以发表,可是,这家期刊却突然提出硕士生不能联合署名,只能留下老师一个人名字。最后,郑磊做出“不让学生署名,我就只能撤稿了”的决定,正是这个率性的决定,引起了关于论资排辈和创新的一番深刻讨论。

  15号晚间,郑磊在朋友圈里写了自己遭遇某国内期刊署名问题上“奇怪规定”的经历。他告诉记者,这篇论文是源于今年2月份的一次约稿,这份期刊是人文社科类的核心期刊,也列入了教育部“A类期刊”名录。到了准备发表的最后时刻,主编却突然提出了一个让郑磊想不明白的要求:“硕士生不能联合署名,只能留下老师的名字,除非学生是博士生。”更没想到是自己做出撤稿的决定竟然收获无数好评。

  [恰恰说明这个圈子有问题,在社会科学这边经常把学生的论文,出现名字都算好的,有些完全没有名字,老师就上去了]

  为什么拒绝硕士生署名?郑磊经过一番了解,一些期刊认为会拉底他们的档次,因为期刊排名中有一个指标就是要看作者的职称,而郑磊遇到的这家期刊还有一番说词。

  [苦衷是有些老大教授明明不是自己写的文章,是学生写的,但是老师非要挂上,以老大的名义发这个文章,这个时候他们就坚决抵制,就定了一个原则学生不能发,另外有些大学有些不合理的规定,硕士生不发表文章就不能毕业,等于是学生发不了就跟老师发在一起,逼的一些学生去走这条路,期刊就抵制,他们认为他们在坚持好的原则,不让你们乱挂名]

  毕业于上海某知名高校生物系的博士生小李也有类似经历,现在他选择了“退圈”,不想再和那些学术不正的风气有任何瓜葛。

  [有的导师手下博士的课题,他只是知道他在做什么,但是这个东西怎么做、原理是什么,他完全不懂,他只是申请这个项目,资金申请的时候也是由博士生来写的。我们学院好像听说有一个导师,文章都是挂他第一作者。]

  学生发论文难,副教授想发文章也不易。河北科技大学的一位副教授韩春雨连续十年没有发过文章,但最近却成为网红,因为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一篇论文,从一个学术圈的“泛泛之辈”一跃成为“诺贝尔奖级别的科学家”。这两件事放在一起,郑磊不禁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