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学生与家长:恶劣天气时多关注媒体消息

24.09.2014  10:23

  昨天,第16号台风“凤凰”空降上海,本市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一大早,不少家长仍在为学校是否停课而纠结。但实际上,今年1月出台的《关于本市应对极端天气停课安排和误工处理实施意见》,已对停课安排做了细化明确。本市已建立以预警信号为“动令”的应急响应机制,专家提醒,学生与家长要逐步养成通过各种媒体关注预警的习惯,注意把握两个时间点:当日22点和早晨出门前。

   家长可通过公共媒体查看气象预警信号

  “家长好,若9月23日6时前发布红色预警,全市中小学停课,对不知情到校学生我们会做相应安排……”昨天早上5点,曹光彪小学一年级老师蒋雯琼将上海教育官方微信上的台风防范指引,发给个别有疑问的家长。“遇到恶劣天气时,多数家长都会通过广播、电视等公共媒体查看气象预警信号,确定学校是否停课。”蒋雯琼说。

  幸好一早雨下得不是特别大,除了个别小朋友迟到外,蒋雯琼班上的学生基本按时到校,也没人请假。到校后,老师们叮嘱孩子换上干鞋,用毛巾帮孩子擦干头发和衣服。 

  遭遇恶劣天气时,学校是否以及何时停课,今年1月本市已出台实施意见做了详细规定,其中明确:“当本市发布台风、暴雨、暴雪、道路结冰等红色预警时,适用本实施意见。当日22:00前本市发布气象灾害红色预警且在22:00维持的,或当日22:00至次日6:00(含6:00)发布过红色预警的,各中小学校(含幼托园所、中等职业学校)要次日全天停课,并对因不知情等原因到校的学生做好相应安排;6:00以后至上课前发布红色预警的,学校要灵活安排教学活动,并对延误到校(未到校)的学生不作迟到(缺课)处理,为学生上学提供交通工具的学校,要落实措施,切实保障学校交通安全;上课期间发布红色预警的,学校可继续上课,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对此,市教委还落实了专项应急预案,其中明确,市教委将根据官方媒体播发的信息,通过“上海教育督查”短信平台向各中小学校、托幼园所、中等职业学校和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发送预警响应信息提醒。各学校应通过电话、短信、微信、“校讯通”、QQ群等多种途径,将次日(或当日)全天停课安排告知学生和家长,或将学校灵活安排教学活动的通知告知学生和家长。

   是否停课,家长应把握两个时间点

  尽管“红警”未至,但市教委昨日凌晨仍发布温馨提示,明确要求各学校对晚到或未到校的学生不按迟到或旷课处理。

  “红色预警,到底会不会来?”早上八点,家长崔女士最后刷了一下微信圈,没有等到“红警”,只能拖着孩子全副武装冒雨出门,一路看到不少孩子都淋湿了。

  据了解,今年1月出台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以预警信号为“动令”的应急响应机制,重点对停课安排和误工处理做了细化明确。但实施意见发布后,本市尚未发布过红色预警,因此市民对其执行需要一个逐步适应过程。

  市应急办提醒,学生与家长要逐步养成通过各种媒体关注预警的习惯。特别是遇到极端天气时,主要把握两个时间节点:一是当日22:00,如果这时仍挂有气象灾害红色预警的,次日就全天停课。如果这时已没有气象灾害红色预警,次日正常上课;二是早晨出门前,如果前晚22:00至6:00间曾发布过气象灾害红色预警,不管是否已经解除,当天都全天停课。

   为何以22:00和6:00作为时间节点

  为什么要将22:00和6:00作为时间节点?市应急办解释说,以22:00作为停课时间节点,主要是综合考虑气象预报能力和应对工作需要。台风等灾害性天气,一般在前一天晚上就能做出预报,为方便学生、家长提前安排,所以在22:00前发布并在22:00维持预警的,第二天安排停课。考虑极端天气后城市运行恢复有个过程,22:00后气象灾害红色预警虽然解除了,但第二天可能存在后续影响,所以仍然安排停课。

  在以22:00为时间节点的基础上,再设了以6:00为节点,主要考虑目前的科技和认知水平,无法对极端天气提前较长时间作出预警。不排除在当日22:00以前没预报出来,22:00以后出现极端天气发出红色预警的情况。

  另外,意见明确6:00以后至上课前发布气象灾害红色预警的,不停课,但学校要灵活安排教学活动,对延误到校(未到校)的学生不作迟到(缺课)处理;还没有出门的学生可暂缓出门;已在途中的学生不用急于赶路上学,学生和家长要做好自我防护;到校的学生由学校灵活安排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