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力、强互动、共发展 学校成立新媒体联盟吹响网宣新号角

04.01.2019  22:41

    如何利用新技术、新应用推动融媒体传播,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助力高校思政育人?1月4日,新年伊始,学校即于图书馆演讲厅举办了华东理工大学新媒体联盟成立暨2018年网络文化节闭幕式,为新一年的网宣工作开篇布局。

    校党委副书记宋来,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夏江雯,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上海发布”办公室副主任邵祺翔出席会议,6家第一届新媒体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代表,首批36家新媒体联盟理事单位代表,以及49个新媒体联盟成员单位的师生代表等大约90余人参加会议。宣传部副部长房树芬主持了会议。

    为科学定位各类新媒体宣传的重点,进一步发挥聚合联动的“矩阵效应”,构建“规范有序、协同互动、整合创新”的大宣传格局,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学校新媒体联盟正式成立。会上,夏江雯结合联盟的成立背景,从联盟成员的资质界定、联盟成立的宗旨、理事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联盟的组织架构、主要任务、运营机制等6个方面,对联盟章程进行了解读。

    “服务中心工作,凝聚宣传合力,携手共同发展”,宋来、邵祺翔共同登台,点击发布微视频,为新媒体联盟的成立“点赞”。根据已申请加入联盟的各二级单位在新媒体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进度步伐,并兼顾一定的代表性,经党委宣传部推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校友与发展联络处、图书馆、生物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等6家单位担任联盟首届常务理事单位。会上,宋来为6家单位颁发了聘书。

    根据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对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宋来在会上讲话强调,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必须成为新媒体宣传战线上每一位师生牢记于心、付诸于行的基础共识。

    宋来指出,目前,学校关于网络宣传与管理的“四梁八柱”已经建立,各级新媒体的开发运用如雨后春笋,网络舆情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文化研究室对校内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的牵引力逐渐显现,校园网络文化创新培育项目、网络文化节日益成为有效抓手,以网聚人、以文育人的良好局面已然形成。但同时,在新媒体宣传中,也部分存在“难以凝成合力”“难以产生精品”“难以聚合人心”等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就此,宋来对新媒体联盟的建设提出了3点要求。一是建好新闻宣传的“水源地”。要充分发挥新媒体联盟三级机制的作用,加强共建、共享,激发各平台的创造力。要扎根基层、面向一线,提升内容的生产力。二是当好传播华理的“扩音器”。既要完善网络舆情研判机制,增强网络风险防范防控意识,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生态,又要推动带领各运营团队主动策划、创作精品、互动转发,构建协同联动的传播矩阵。三是树立网络文化的“风向标”。要深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新媒体新技术的高度融合,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树立互联网思维,应用融媒体新理念,唱响网络好声音。要着力打造一批师生喜闻乐见、内容出彩出新的新媒体文化产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新媒体宣传队伍,打造一批有质量、有流量的“先锋示范型”新媒体平台。

    2018年,学校开展了纵贯全年的网络文化节系列活动,立项资助了9个校园网络文化创新培育项目,积极参加教育部思政司等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报送作品106件,数量创历史记录。本次大会对校内评选出的66件、5大类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进行了现场展示。团委、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工会(妇委会)、离退休工作处(老干部办公室)等4家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

    受大会之邀,邵祺翔作了“新媒体公众号的‘要与不要’”主题培训,分享了政务新媒体要“快、准、勤、细、新”,不要“板、弱、怕”等“攒人品、走人心”的经验做法。“梨视频”上海拍客主管陆丽莎则以“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正能量爆款产品分析——以梨视频为例”作为主题,分享了立足高校校园通过短视频传播正能量的感受与做法。翔实生动的案例、“解渴”实用的经验,让参会代表大呼收获满满。

    近年来,学校新媒体宣传工作发展迅速,以学校官方微信订阅号为例,经过3年的实践探索,粉丝数目前已达到5.7万人。校级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校内各级新媒体的繁荣。截止到目前,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和APP等在内,在宣传部登记备案的校内各级各类新媒体共有118个,其中二级单位官方新媒体共68个。校园新媒体日益成为学校联系师生、校园服务、沟通社会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