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高研院举办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研讨会

25.10.2017  16:00

10月24日,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数据分析研讨会在经济学院楼710会议室召开,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上海财经大学2017 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并详细分析解读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特征、风险因素及其对策建议。

本次研讨会邀请到了多位政府、学界、业界代表参会交流,包括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综合处主任科员梁绍连、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执行董事薛鹤翔、东方证券股权投资与交易业务总部投资总监方重寅、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方正证券高级宏观研究员卢亮亮等进行了点评互动。会议吸引了新华社上海分社、央广网、《解放日报》、《香港文汇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20余家媒体的记者参会报道。

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林立国副教授致辞  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陈媛媛副教授主持研讨会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林立国副教授首先致辞,他简要介绍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基本情况,以及今年新进加入课题组的成员,并回顾了课题组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希望大家能持续关注课题组的研究成果。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陈媛媛副教授主持本次研讨会。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成员围绕2017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分别从不同角度做了分析解读。朱梅副研究员对全国CPI、PPI与消费数据,及对外贸易数据进行了点评。从2017年三季度数据来看,由于食品价格同比下降速度的减缓,CPI较上半年略有上升,但依然低于2%。从PPI来看,7、8、9月份PPI同比增速分别为5.5%、6.3%及6.9%,其中8、9月份PPI增速的重新上升主要受生产资料价格增速重新上升的影响。在消费方面,与前两季度相比增速基本平稳,消费信心大幅提升。在对外贸易方面,前三季度对外贸易增速大幅回升,贸易顺差有所下降。巫厚玮助教授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金融数据进行了点评。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几个月的升值势头乃主要基于中国经济表现好于预期以及美国经济表现未如预期且政策效力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从远期外汇交易数据也可看出市场信心回升, 贬值预期较年初大幅降低。另外, 金融数据方面, 前三季度M1与M2增速剪刀差收窄,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升,社会融资转向非标。从货币供应来看,截至2017年三季度M1和M2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4%和9.2%,M1和M2增速剪刀差有所收窄。从货币需求来看,前三季度社会融资总量为15.7万亿元,同比多增2.2万亿元,同比增加13%。新增人民币贷款方面,非金融企业中长期新增贷款虽然增速持续回落,但占比持续上升,而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速由负转正,可见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正持续改善。目前,欧美经济持续复苏,外需持续增长;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在2017年还将加息一次,我国外部金融条件将进一步收紧。宁磊博士后对房地产数据与全国劳动力市场数据进行了点评,课题组认为短期楼市调控难抑房价上涨冲动,长期调控效果可期。从数据中反映,以限购、限贷、限售、限价为代表的楼市短期调控手段,并不能有效抑制房价。只有从供给侧入手,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理顺房地产市场秩序,引导合理的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劳动力市场方面,二季度的用人需求与求职需求均保持了第一季度增长的趋势,得益于实体经济复苏,虽然幅度小幅下降,但是整体趋势较好,其中建筑业和制造业同比和环比仍然保持了增长,与实体经济复苏的情况吻合。梁润助理研究员对全国财政数据与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进行了点评,认为今年财政政策的力度较大,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仍有下行压力。截至三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3.41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9.7%,已完成全年预算收入的79.5%;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5.19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1.4%,已完成全年预算支出的77.9%。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主要包括实体经济好转、企业盈利改善、进出口增长,以及土地与房地产相关税收增速较快。支出数据显示财政支出结构持续改善,主要支出流向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全社会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今年一季度好转后,二三季度又转为下滑趋势,且剔除价格因素后,真实增长率下滑更多。分类来看,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前三季度基建投资仍然保持了超过15%的高速增长;但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下,房地产业投资继续下行;工业企业利润在三季度仍然维持了超过20%的增长,但制造业投资在三季度转为下滑。除一些产能过剩行业受供给侧改革限制投资外,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以及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下行也抑制了制造业投资。

从前三季度数据看,2017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得到了贯彻,但报告指出,中国经济也面临房地产、家庭债务、人民币汇率、地方债务以及民间投资等方面的不确定风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经济形势走势还不容过度乐观。正如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仍有赖于基础基本制度环境的改善,而这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尤其要以“有能、有为、有效、有爱的有限政府”为目标准确定位政府职能,推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治理边界的合理界定。展望第四季度及下一年度,中国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经济要延续稳中求进的态势,不断提高增长的质量,实现更加充分、平衡的良性发展,需要处理好短期宏观经济政策与中长期改革之间的辩证关系。具体而言,课题组有如下建议:第一,市场预期和市场信心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第二,经济稳定增长是汇率稳定的基础;第三,在市场准入、融资条件、政府服务等方面同等对待民营经济;第四,以高质量增长为目标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第五,加强以良性发展为导向的政府职能定位调整。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专家对课题组的分析进行了精彩点评,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比如,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综合处主任科员梁绍连从GDP、工业、外贸等具体数据认为报告的分析及预测很“靠谱”;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执行董事薛鹤翔对货币供应、房地产市场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要特别重视“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发展,短期库存周期补库存接近后期,更中长期的设备投资周期还没有开启,需要一定的时间;东方证券股权投资与交易业务总部投资总监方重寅认为随着信贷宽松、工业企业利润的回升,最终体现的就是平均收入提升;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通过比对银行数据,非常认同报告中关于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分析;方正证券高级宏观研究员卢亮亮认为报告对包括经济数据、金融数据的分项解读非常重要,同时也提出应该对未来,或者对于中短期、中长期要有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课题组朱梅副研究员、王玉琴助教授、李倩助教授、巫厚玮助教授、张同斌助教授、梁润助理研究员、宁磊博士后等就相关问题做了回答。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报告发布会和研讨会已成为高等研究院学术研究会议的品牌之一,随着课题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系列报告影响力的提升,吸引越来愈多政府、业界、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重要媒体广为报道和引用分析结果。基于课题组有关报告修订而成的《2017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风险评估、政策模拟及其治理》、《2017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风险评估、政策模拟及其治理》分别在2017年3月、8月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供稿:程宁   供图:程宁  编审:张勃欣  收稿日期:2017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