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钧:如何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

15.09.2014  12:07

  

  孙钧 男,1926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岩土力学与工程、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专家。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苏州。1949年毕业于上海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系;1956年随前苏联专家CHNTKO 教授攻读副博士学位、1980年美国北卡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同济大学地下建筑工程系资深荣誉一级终生教授。孙钧院士从轨道地铁、休闲空间、管道线路等方面出发,就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昨天,在苏州市第八届学术年会活动期间,商报记者对苏州籍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专家孙钧进行了专访。

  □商报记者 徐锦
   人多、车堵、土地匮乏
  合理开发地下是城市化必然趋势
  1926在苏州出生的孙钧,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岩土力学与工程、隧道与地下建筑工程专家的他,更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家乡的地下空间规划、开发建言献策。在他看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交通拥堵、土地资源匮缺、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问题必然相伴而生,经济蓬勃发展的苏州,自然也面临着这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间,成了推动苏州经济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
  “地上高架环线、地面道路交通、地下的地铁和各类地下空间组成‘三维空间’,在此基础上建设配套生活措施,打造多层次空间是合理的城市化发展方向。”为此,孙钧提出了他的设想:城市轨道交通即地铁是城市地下空间的核心,可以用地铁将各类地下空间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全覆盖的网; 另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建地下道路系统,使之与地铁结合,分流地面拥堵的大量车流,成为整体地下交通系统;围绕地铁站,适当开发各种地下商业街、地下商场以及供人们在地下健身锻炼的地下绿地、娱乐和活动中心等;同时,将“城市规划部门”、“地铁部门”和“人防部门”联合起来进行总体统筹规划,使建设综合性的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得到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是“十分必要且合理有效的”。

   建筑、交通、市政设施
  错综复杂的地下空间开发得严谨
  “与国外比,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规模和范围仍然有限,功能效益上的理念也各异。”孙钧表示,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是轨交地铁、地下停车库、地下商业街、过街地道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管道等,从建筑、交通到各类商业和市政设施,地下空间有挖掘的潜力,但也将面对错综复杂的状况。
  地下空间发生火灾、地震如何处置?如何应对暴雨后雨水侵入?建造地下空间的安全如何保障?“现在苏州也在建造地铁、隧道,各种地下综合商场层出不穷,相当于整个地下都空了,要保障安全,也要求我们在开发时一定要抱有严谨、认真的态度。”孙钧指出,地下空间特别是地铁、地下公共活动空间,人流量大而密集,一旦发生火灾等突发状况,人员疏散和施救相对困难,这对技术保障提出了很大考验。
  在孙钧看来,初期投入大、效益空间不够理想、功能特色发挥不够、运营安全和防灾、节能减排与环保,是制约地下空间开发的五个重要方面,要克服这些障碍,必须在初期规划、中期施工、后期保养和定时监测方面慎之又慎。

   变形、凹陷、排水崩溃
  事先勘测和总体规划可有效规避
  事实上,因修建地铁、地下商场,重排管道、线路造成的纠纷不少,市民们在房屋开裂、地面凹陷、排水系统崩溃等状况前,或多或少都有存在这样的疑问:“大面积开发地下资源,打造地下空间,这样的城市化发展是否安全?”昨天,记者也向孙钧提出了这一问题,对此他回应:只要技术过关,这些地下设施完全不会有安全问题,而且“保质期”至少100年。
  “以前确实有不少居民质疑开挖地下真的可行吗,连我太太、中科院化学行业的同事都问过我,其实只要开发技术和监管到位就不是问题。”对此,孙钧提到苏州轨交1号线及其东方之门商业片区,那儿高楼环立,既要兼顾地面高楼的“重量”,又要考虑到地铁通行的压力,考验颇大,不过以现在的先进技术,即使两者只有10公分的距离,也完全没有问题。
  那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未施工前需要降水或是浇灌水泥来加固土壤,使其本身就具有一定抗压能力,随后在建筑中搭建框架,使其具有一定的承重力。建好后,则需要加强监测,通过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地下工程的施工监测与养护等相关数据信息,实时上传、汇总和分析,将渗水、裂缝、过度大变形等情况实时掌控,以及时作出调整。
  而100年“保质期”将至又该如何?孙钧表示,目前各国还在探讨这一问题,毕竟率先开发地下空间的英国大部分建筑也还没到这一临界点。“不过我相信,到时候肯定不是普通的维修保养,而需要‘伤筋动骨’,大改造了。”孙钧说,地下空间开发不比地面,必须一次成型,建造难度很大,改造、修整的难度也不会小,相信等科技水平更加进步时,可以找到更完善的解决办法。
   http://epaper.subaonet.com/cssb/html/2014-09/14/content_2610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