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巍:地下结构的“领军人”

24.08.2016  18:39


  从同济大学毕业后进入设计院,孙巍始终从事地下工程结构设计,如今已逾30个年头,他参与了国内二十多个城市的地铁、地下道路和地下空间的设计与咨询,可谓业内公认的“老法师”。
  目前,孙巍领衔上海市政总院城交地下院技术团队,多年来,这一团队参与了上海市外滩、东西通道、北横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的设计任务,取得一系列瞩目成就,也涌现出一批年轻骨干。主持12项科研课题、编制4本规范、取得37项专利、出版2本专著……这些数字更是高度概括了该团队在地下工程结构设计领域所斩获的成绩。走近团队带头人孙巍,我们就能了解这支队伍何以如此具有战斗力。
   我们是“全能选手
  地下工程从专业角度看,是综合性非常强的领域,涉及施工工艺、装备机械、环境地质等方面,对知识面要求很广。“从事这个领域,或许我们并不是单项技术的优胜者,但绝对是综合能力方面的佼佼者。”孙巍对专业的热爱溢于言表,而他对一个个“一手拉扯”起来的项目如数家珍的介绍,更是体现了他对技术的钻研。
  近年来,孙巍带领团队主持了5项市科委和国资委立项的科研,进行一批地下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其中,他最引以为豪的,非外滩项目莫属。
  外滩通道项目中一大核心难点,就是在延安东路越江隧道11米大直径盾构隧道上方5-7米距离施工深基坑工程,这在国内地下工程建设史上可谓史无前例。孙巍谈到,盾构隧道结构是由管片预制拼装而成,刚度较弱,若在外滩地区具有丰富地下水、渗透性较大的江滩土中产生较大变形而发生渗漏,其后果不堪设想。在团队的攻坚之下,技术难点被解决,不仅在外滩项目上一举获得成功,后续又被应用到其他工程之中,上海市政总院还依据这一研究成果出版了专著。
  在上海东西中轴线另一端的大虹桥项目上,孙巍和他的团队也是一展身手。其在国内首创的“大断面矩形隧道盾构法”,一方面具有地下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可实现浅覆土、长距离、曲线隧道施工; 另一方面具有施工工业化程度高,有利于环境保护等特点。在虹桥临空园区的示范工程中,上海市政总院把自己研发的目前世界上最为扁平的矩形盾构隧道衬砌结构成功应用到项目上,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
   好团队也是好老师
  毫不夸张地说,在上海的地下,几乎遍布孙巍和他团队的“跋涉”。
  “我大学一毕业就有幸参加了上海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的设计,不少老前辈说,我们这一辈的设计师很幸运,碰到了上海大工程、大项目广泛开展的年代,时代给了我们发展的大空间。”而在孙巍心目中,自己的幸运还在于一路走来碰到了太多太多位优秀的师长。他至今仍挂在嘴边的是,从老前辈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不仅仅是专业技术,还有学习能力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在老一辈的言传身教下,他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因此,他也希望把从老一辈身上继承的好作风、好技能传给如今的年轻一代,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设计人才,这对于他,是比自己功成名就更大的成功。
  事实上,上海市政总院这个大家庭的扩容速度非常迅猛,旗下的城交地下院从建院之初的十几号人,发展到现在已是四五百号人马了; 设计产值由最初的几百万,快速上升到2015年的2.5亿元。在孙巍看来,上海市政总院对研发投入的重视以及良好团队氛围的营造是这支人才队伍背后的强大支撑,一个优秀的团队同样也是一位好老师。孙巍不无感慨地说:“上海市政总院前瞻地看到地下空间领域的未来,并放手让大家去干,这才有了我们在技术、在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领先。
  “我们是抱着一份责任感在从事自己的事业,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与进步事关城市功能、事关每一个市民的生活。”孙巍的话质朴却又掷地有声,在这条以人为本改进城市面貌的路上,孙巍和他的团队一直未停步。(陆绮雯)
   孙巍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主持和参与国内二十多个城市近百项工程设计,先后获得国家和地方各级优秀设计奖18项、华夏建设和上海科技进步奖6项、主持研发与建成国内首条大型矩形盾构隧道、出版专著1部,曾获上海市建设功臣等荣誉称号。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