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姜斯宪的新挑战:成为讲政治的教育家和懂教育的政治家[图]

15.10.2015  15:58

久别再重逢,回到母校任职的姜斯宪极快地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  

1994年,他以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的身份走上从政之路;2014年,60岁的他获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近日,姜斯宪在《中国高等教育》上发表文章纵谈上海交大的综合改革,“我们凝练了两大改革目标:建立以制度激励为核心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探索以部市协同为支撑的部属高校自主发展道路。”  

在这篇名为《深化综合改革 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之路》的文章中,姜斯宪写道,地处上海是上海交大的重要比较优势,抓住上海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机遇,主动适应城市进步发展需要,与进步中的城市产生共生效应,必将能够走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今年5月19日,姜斯宪亲自上阵,给本科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海交大微信公号当时的报道写道,同学们“本来以为会‘非常严肃’的思政课,却是围绕一个个‘生动故事’渐次展开”。  

20年的从政生涯,虽然染白了姜斯宪的鬓角,但也让他有了更多的人生经历和社情认知。  

他说自己的人生像本书,“同学们想读哪一章,我都会尽我所能。”  

去年年底,他曾翻开自己写了60页(年)的“”,分享了童年时期、高考、交大岁月、上海工作、融入海南、回归母校这6个章节。  

今年4月8日,母校建校119周年之日,他又一次站上讲台,谈自己的过去,谈交大的未来。  

西装、皮鞋、白衬衫和深色条纹领带,姜斯宪的着装如同自己的讲稿一样有条不紊。时而,他也跳出讲稿,讲讲故事、侃侃热词。  

底下,500人规模的会场,连走道都坐满了观众,间或爆出笑声和掌声。  

面对年纪还在20岁上下的学弟学妹们,姜斯宪教导他们要保持知足常乐、淡泊名利,更要难得糊涂。  

他说,有了精英意识,会觉得“得名利”是想当然的事情;过于敏感,则会让人觉得需要处处设防。  

只要得不忘形、失不丧志,就能达观处世、进退自如。”他在讲演中说道。  

欣然接受组织上给我的机会和挑战

得与失,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  

1972年,18岁的姜斯宪因为“文革”失去深造的机会,进入大连电机厂当工人。几年后,他成为电机厂的一名中层干部——党支部书记。因为这段任职经历,研究生毕业时,他被选为上海交大团委书记。在当时是中国极少拥有硕士学位的高校团委书记。  

1977年底,23岁的姜斯宪参加了“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高考”,进入上海交大机械工程系液压传动与气动专业学习。  

1984年底,完成研究生学业的姜斯宪留校工作,原本要当一名专业老师。“学校的团委书记出缺,组织上找到了我……继续从事学术工作或许也会有所建树,但我也没有犹豫太多就接受了组织的挑选。”  

1994年11月,40岁的姜斯宪受命出任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却也来到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在上海工作的12年间,他经历了6次大跨度的工作岗位变动,历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徐汇区区长,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副市长(2003.2-2004.3兼任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区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等。  

曾经有人问我这些工作岗位变动是你主动争取的,还是被动接受的。我的回答是肯定没有主动争取过,但也不是被动接受,应该说是欣然接受组织上给我的机会和挑战。”姜斯宪说。  

2006年11月,姜斯宪转战海南,从副省长到三亚市委书记和省委常委。  

在参与申办世博会之后,姜斯宪见证了另一场重量活动的日渐兴盛——亚洲博鳌论坛。他从2007年开始,连续参加了九次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并深度参与了论坛的组织和服务保障工作,在2010年荣任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直至2015年年会转任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  

参与浦东开发开放的经验,也为他之后投身海南经济特区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事实上,得与失并不是那么容易区分判明。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不是自己主动地选择,而是看组织上有需要。”姜斯宪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2014年初,姜斯宪又回到了上海——甚至更圆满的是——回到了他学习和成长的母校。  

他感到“不是特别意外”。像过去一样,他欣然接受。  

勤奋是多么地有意义

勤奋是多么地有意义。”姜斯宪在讲演中感慨。  

钩沉自己的青春岁月,他想要教给学弟学妹的,是勤奋。  

姜斯宪说,自己刚进大学时,认识的英文字母个数还没有岁数来得多,不会解一元二次方程,也没有学习过有机化学。  

久违了安静课桌的“77级”,开启了惜时如金的学习生涯。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当时我们每周用于学习的时间竟然高达90小时。”  

姜斯宪调侃道,这些时间靠千方百计“”出来,挤掉了周末和节日,挤干了娱乐和社交,挤扁了吃饭和睡觉,“学霸就是这样炼成的。”  

更有的同学,无论是餐厅就餐排队,还是外出乘车,甚至是课间休息,都要拿出一叠英语单词卡片,默记一番。如此艰辛的学习能让我们乐此不疲。”  

同学们废寝忘食的故事,既是上世纪70年代彼此的激励,也同样映照着身为77级一员的姜斯宪的学习状态。  

工作后,他曾有过半年时间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作访问学者,还曾到美国哈佛大学交流学习过四周时间。  

当时每天每门课要读100页材料,第二天一个小组6个人一起讨论,我当时就举手投降了——我只能听,说的能力有限。”  

姜斯宪一再表示,自己的英语不好。  

不过,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姜斯宪完全能够用十分流利的英语与外国客人交流。  

2002年至2004年,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姜斯宪主管外事工作。  

他说自己在这段时间里,参加过约500次外事活动。  

2002年9月至11月,姜斯宪作为中国政府特使之一和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曾先后赴8个国家开展游说工作。  

后来这场以“Better City, Better Life(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博会得以成功举办,离不开当初一群人勤奋的“游说”。  

姜斯宪还参与拟定了对国际博览局各成员国的游说口径。每到一个国家,他都要一一详举8条内容,用以说服成员国。  

这些口径从中国政府和民众的支持、上海的经验和方案、客源的保障以及对其他国家参展的支持等多方面展开。  

小考天天有,大考三六九

母校教给姜斯宪的还不止勤奋。  

在上海交大83周年校庆大会上,一位老校友说“走出交大,天下考试都不怕”,让姜斯宪印象深刻。  

他解释说,这是因为在交大学习时,“小考天天有,大考三六九”。  

后来,他的工作,也像是在应对一场场的小考大考。  

上世纪80年代,时任上海交大团委书记的姜斯宪听到一些来自学生的声音。他们认为辅导员管得太严太死,表现出要求摆脱“保姆”的独立倾向。  

收录在《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100例》一文中的案例称,姜斯宪和同事们发现,共青团工作存在不足,只重视教育者,而把被教育者视作被动者,缺乏亲近感和吸引力。  

经过思考和调研,上海交大团委决定成立“益友咨询服务中心”,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青年人面前。  

“‘良师’解决不了的事,由‘益友’出面就迎刃而解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对立情绪消失了。”文章写道。  

离开上海交大,踏上更重要的岗位,姜斯宪面对的考验也愈发严峻。  

2003年4月,浦东新区宣布“环球嘉年华”将在陆家嘴举办为期1个月的大型户外游乐活动。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打乱了原定计划。  

“‘环球嘉年华’的经营方式是租借世界上最先进的游乐设施用于活动。他们已重金租赁了游乐设施并运到了上海现场,活动办不了,将涉及到赔偿,搞不好会倾家荡产。”姜斯宪说。  

在与主办方两次商谈后,他们决定在上海的媒体和活动现场打出口号:“共度难关,择日相见”。  

然而,择日在何日?只有天知道。  

我们做了最长推迟5个月的计划。幸运的是,非典疫情持续两个月就过去了。”  

最后的结果是,为期一个月的“环球嘉年华”共收入1.3个亿,130万人次参加,上缴各类税收4000万元。  

而这场游乐活动,还给上海带来了额外收获。  

“‘环球嘉年华’在上海的成功组织,为其后与迪士尼的谈判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增添了谈判的筹码。”姜斯宪说。  

到海南任职时,姜斯宪碰到的考验也不少。  

初任副省长时,分管国土资源、住房及城乡建设等工作的姜斯宪首先与海南省的“一号问题”正面交锋,也就是土地纠纷历史遗留问题。  

在最初的几年,姜斯宪经常被推向台前,面对媒体记者的包围,被询问有关房地产调控和土地出让的问题。  

海南的房地产,在经历了十年左右的回落和深度调整后,从2007年进入恢复性的快速增长期。”在2010年3月的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上,姜斯宪主动回应外界对海南房地产将何去何从的担心。  

2009年底,随着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的房地产在短时间内出现了量价齐升的局面,并带动海南各项经济指标全线飘红。这一局面也引发了很多担心和质疑。”  

在论坛上,姜斯宪宣布启动“两个暂停”的松绑准备工作。  

两个暂停”是在2010年初,由海南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暂停商业性开发土地出让、暂停审批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决定。  

同时,他也要求海南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积极的和符合市场规则的政策措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控。其中两个最重要的措施是规范企业之间的土地转让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2012年春节,一条网友曝光在三亚吃海鲜被狠宰的微博,引起网民和媒体的强烈关注。  

朋友一家三口前天在三亚吃海鲜,三个普通的菜被宰近4000元……”网友在微博中写道。  

是年全国两会期间,面对质疑,已是三亚市委书记的姜斯宪形容三亚旅游的问题是“成长中的烦恼”,化解“宰客门”的负面影响。  

十八大召开期间,他还向媒体介绍了三亚开出的3张药方——畅通渠道,依托科技的力量逐渐铲除不诚信行为存在土壤,以及今后要建立一个对正在运行中的车辆实时的监控机制。  

成为讲政治的教育家和懂教育的政治家

工作阅历和工作经验非常丰富,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能力非常强。”  

在2011年三亚市委书记的任命会上,时任海南省委副书记于迅用两个“非常”评价获任新职的姜斯宪。  

更多人看到的是姜斯宪的儒雅风度。  

正如他在上海交大的讲台上,自信而不失幽默地“讲故事”;在每一次面对记者的发问时,用不紧不慢的语速,微笑地作答。  

2013年年底,姜斯宪时隔6年后重新成为上海市人大代表。  

在2013年12月25日召开的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确认了由闵行区人大常委会补选姜斯宪为人大代表的资格有效。  

2014年1月,卸下海南职务的姜斯宪,从时年67岁的马德秀手中接过上海交大党委书记一职,并在当年上海“两会”上当选上海市人大常委副主任。  

如此肩挑双职,一些媒体以“罕见”来形容。  

成为讲政治的教育家和懂教育的政治家。”姜斯宪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是组织给他提出的要求。  

双重身份,也是双重使命。  

就在今年4月8日的讲演中,姜斯宪数次借由自己的经历,谈到“为国家的强大感到自豪”。他不太主张把人生发展目标设计得太高、太明确,希望学弟学妹们为自己设定比较近期的、可控的、与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相契合的阶段性目标。  

2014年1月,刚刚履新上海市人大代表的姜斯宪,在参加闵行区代表团审议《市政府工作报告》时便建议,上海要努力成为全球创新中心。  

今年3月,由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亲自挂帅的2015年上海一号课题发布,题目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交大在上海建立“科创中心”的命题下,必然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姜斯宪在《深化综合改革 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之路》一文中提及,上海交大要“主动适应城市进步发展需要,与进步中的城市产生共生效应”。  

组织上给的“机会和挑战”,他已然在面对。  

当澎湃新闻记者问起,是否真如讲演主题所描述的,人生一直“心平如水”?  

姜斯宪再次笑了。“波澜是一定有的。人有一些变化的时候,会有一些不知所措。相对来讲,我大概是比较善于调适自己心态的,没有太多的得失感。”  

一个人发挥自己的力量,可能有不同的舞台。如果能够调试一下自己的心态,可能会马上发现新工作带来的乐趣。”姜斯宪回答道。  

来源:澎湃新闻 2015.10.15  

原文: 姜斯宪的新挑战:成为讲政治的教育家和懂教育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