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在职妈妈提前打响暑假"攻防战" 各出"绝招"

24.06.2015  10:56

  本市有关部门近日推出的“爱心暑托班”,引来市民凌晨排队报名。记者连日采访发现,“暑托难”已成职场人士特别是双职工家庭的一大困扰。对于孩子们来说,两个月的暑假是快乐而轻松的,而在为人父母的职场白领看来,这两个月并不轻松,上高价暑托班?交给老人管?还是请家教一对一……如何让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度过暑假,实在是一道令人纠结的难题。甚至有职工干脆请了两个月病假,在家里充当起了全职“保姆”。

   孩子放假去哪儿?职场人各出“绝招

  这几天,张琴利用双休日跑了几家少儿培训机构,还上网查了上海的部分夏令营,打听了一下收费价格,感觉动辄数千元的收费标准偏高了,心里盘算着到底是把儿子送到山东父母那儿,还是留在身边,花上几千元把儿子交给高价暑托班。

  张琴和爱人都是新上海人,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父母都远在外地老家。“小孩刚上学那两年,每逢寒暑假我们就送到外地父母家,虽说轻松了,可是也有利有弊,在老人的娇惯下,作业不按时完成,成天就知道玩,本来不错的成绩一开学就掉了下来。”张琴说。左思右想之下,张琴决定采取“三合一”的方式解决暑期“托管难”,也就是说,夫妻两人动用公休假,每人10天,加起来就是20天,另外一个多月,给儿子报了一个暑托班,2000多元的价格虽说贵了点,但有了培训学校老师的监督,每天学习加娱乐的课程安排让张琴感觉比较放心。

  与张琴相比,某民营设计公司设计师陆晨的“牺牲”就更大了。陆晨告诉记者,自己35岁才生孩子,父母年迈身体不好,实在不忍心把孩子扔给他们管,再加上爱人工作繁忙,根本指靠不上。无奈之下,她只能向公司请了两个月事假,在家里充当全职保姆,“好在老板比较体谅我,在家还能做设计,不影响工作。”陆晨说,请假也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如果每年都如法炮制,估计早就被老板炒鱿鱼了。

   暑托难”成普通工薪阶层心病

  记者通过随机调查发现,随着暑期来临,孩子“暑托难”成了很多职场父母尤其是新上海人的一个心病。上海职工有条件的大多数靠父母帮忙,而外地来沪的双职工家庭就只能靠自己了,经济宽裕的家庭大多如张琴一样将孩子送进高价暑托班,条件一般的则将孩子单独留在家里,或者托邻居代管,而将未成年孩子留在家中,发生意外伤害的几率相对而言较高。提及前年暑假发生的意外,阿琳至今心有余悸。阿琳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员,老公是跑长途的司机,由于家中老人身体不好,孩子一直是夫妻俩自己带,寒暑假期间,阿琳上班前将饭菜烧好,让孩子中午用微波炉热了吃。前年暑假的一天,阿琳还在超市上班,突然手机响了起来,一看是儿子打来的求救电话,原来儿子在家烧水,灌开水时碰翻热水瓶,右脚被滚烫的开水烫伤了!听到儿子痛苦的哭声,她赶忙向领导请假冲回家中,幸好送医及时,儿子的右脚没有留下什么疤痕。自从这件事发生后,阿琳再也不敢将儿子单独留在家里,只能将孩子托给邻居照管,对付着熬过整个暑假。

   三大瓶颈致职工子女有“”难上

  令人不解的是,“暑期市场”一直是商家追逐的热点,点击搜索引擎,形形色色的暑托班应有尽有,为何难以满足众多职场爸妈的需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中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其一,高价暑托班令普通工薪阶层望而却步。记者在某知名培训机构看到,该机构推出的暑托班开班时间为6周,如果每天上语数外三门课程、再管一顿午饭的话,共计收费达9000多元,即使每天两门课程,收费也达到6900元左右。如此高额的收费,几乎相当于普通工薪家庭一个月的总收入。

  其二,暑期市场良莠不齐,不少暑托班缺少相关资质。尽管打着“名师一对一”、“英语嗨翻天”等卖点,部分暑托班聘请的教师甚至没有相关证书,同时在卫生条件等方面也存在诸多漏洞,前几年外地就曾出现多起暑托班、夏令营食物中毒事件。

  其三,质优价廉的暑托班“粥少僧多”。近日,由本市有关部门推出的“爱心暑托班”受到市民追捧,每期600元的收费标准令不少市民凌晨就开始排队“”名额,各街道推出的100多个名额转眼就被抢光。据悉,爱心暑托班暑期最多招收约两万名孩子,而目前全市的小学生已经超过了70多万名。

  针对“暑托难”现象,上海社科院专家陆震认为,这是一个事关民生的大问题,随着“二胎”政策的推行,这一矛盾将会日益突出,政府教育、民政等部门应该及时进行研讨,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创新服务方式,为劳动者特别是工薪阶层办实事、解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