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刀功了得、断案如神”,这个科室每天在做“生死攸关”的大事[图]

03.04.2017  04:28

病理诊断直接影响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所以说,病理医生做的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他们不是厨师,工作台却如同灶台,冰箱、烤箱、厨具配备齐全;他们不是法官,却每天都在断案,而且不能让“冤假错案”发生。他们,就是病理科医生。  

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就有这样一个资深且专业的病理科团队,年均45000余例的常规病理报告、早8时到晚8时的工作时长、人均每天400至600张切片病理诊断、高达99.5%的诊断准确率……而这一切,都是“关起门”来做的。对于患者而言,或许仅能从病理报告上的一个签名感受到一二。  

病理科医生每天在做什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今日带你走进这个神秘的科室。  

50% 的诊断从“切肉”开始

如何将新鲜的人体组织变成一般意义上的细胞切片,这就是病理科医生要做的第一道工序——大体取材。

走进病理科大门,一个类似传送带的装置首先映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眼帘,每隔10余分钟,就会有一个绿色圆桶“掉落”。  

这是‘最新鲜’的人体组织,从手术室传输过来的。”病理科主任张惠箴介绍,其中大多是术中冰冻切片,需要病理科医生在30分钟内给出病理结果,帮助手术医生确认下一步的手术方案。  

如何将新鲜的人体组织变成一般意义上的细胞切片,这就是病理科医生要做的第一道工序——大体取材。一个小小的取材台,上面时刻摆着3块干净砧板,尺子、剪刀、镊子等工具整齐摆放着……戴上防毒面具,配上话筒,取材工作就正式开始了。  

为了不发生“冤假错案”,仔细寻找每份标本的秘密成为病理科医生的必修课。“一份准确的病理诊断报告有50%取决于大体取样的精确性。往往送来的样本有手指这么大,但其中有癌变或者结节的部分只是一个条块,你只有‘认识’它,才能正确取样,要根据患者临床诊断报告上的信息切到关键部位,不然很可能切的都是无用组织,根本不能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 张惠箴从事病理科工作已有30年,她坦言,刚工作那会儿,接触这些刚离开人体不久的器官组织,看着从脏器内清理出的污物,“不适应”是难免的。“但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须必克服这道心理屏障。”她说道。  

他们每天做着“人命关天”的事

福尔马林浸泡之后的人体组织散发着刺鼻气味,更有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外表”:海绵状的肺、斑斑点点的甲状腺、夹杂恶臭的肠道……张惠箴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或许手术后的人体组织都是废弃的,“但在取材医生看来,这是诊断病情最有用的宝贝,里面藏着的是患者最真实的病情。”  

2.5乘2.5乘0.3……”这是“切肉”医生之间的对话,一般人听不懂,意思是按照长宽各2.5厘米、厚0.3厘米的规格从组织上切下“肉块”。张惠箴笑言,病理科医生各个都是厨艺高手,“刀功”更是了得。  

每次取材,都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技术员搭档完成:医生取材,技术员记录。取材台上的显示屏和记录信息的电脑相连,取材医生可以直接看到患者病情信息和同伴记录的内容。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生而言,仅凭肉眼取样就能把“善恶”辨别七八分。  

经过冷冻、染色、烘干,一张成品细胞片被送到了显微镜下。

之后,经过冷冻、染色、烘干,一张成品细胞片被送到了显微镜下。如果患者病情复杂,将有多名专家医生共同会诊,最后作出一份详细的病理诊断报告。  

病理诊断直接影响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所以说,病理医生做的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据了解,六院病理科实行3级阅片制度,即初诊、复诊以及疑难病例讨论,全面保证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一个人判断不准,就全科讨论;我们院内拿捏不准,就请全上海的专家来会诊。病理诊断无关个人面子问题,关系到的是患者后续的治疗和预后。”正是抱着这样的态度,经过几代病理人的传承与努力,六院病理科保持着医疗事故、责任事故零过错的纪录。  

坚守这个“冷门”岗位

过分安静、飘散着福尔马林和二甲苯的气味、每天经手感染物,这让病理学专业成了医学院的冷门专业,但仍有许多年轻医生选择加入这支队伍,并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坚守着。

安静、甚至是寂静——这是病理科给人的第一感觉。很多时候,与病理科医生交流都很难感受到他们有明显的情绪波动,性格大多沉静。而这一切,都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有关。“做病理科医生,最怕的就是心浮气躁,个人的情绪波动很可能会影响观察与判断。”张惠箴解释,不同于检验科有明确的数据参照,病理科更多需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B超、影像等各方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集中精力、心静平和才能客观公正。”科室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只要病理科医生坐在显微镜前,就仿佛身边有堵无形的墙,任何嘈杂的外部干扰都是听不见的。  

过分安静、飘散着福尔马林和二甲苯的气味、每天经手感染物,这让病理学专业成了医学院的冷门专业,但仍有许多年轻医生选择加入这支队伍,并一直在这个岗位上坚守着。“在普通医护人员和市民看来,病理科是个较冷门的科室,风险高、责任大,但对于我们而言,这份工作很有成就感,也很有意义。”刚做完大体取样,摘下面具的小张医生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每当被怀疑为恶性肿瘤的患者经过我们确诊排除恶性后,都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像是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曾经有个患者来找我,拉着我的手说感谢,但我根本就不认识她。后来才知道,她几年前来开骨肿瘤,属于疑难性骨肿瘤,辗转了多家医院终于在我们这里确诊了。而她就是凭借病理报告上我的名字找过来的。”看着多年后患者恢复良好,张惠箴坦言,患者的一声感谢,足以支撑他们继续前行。  

来源:上观新闻 2017.03.31  

原文: “刀功了得、断案如神”,这个科室每天在做“生死攸关”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