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能表达出人物的灵魂

13.01.2016  12:14

  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2009级芭蕾舞专业,有一只高雅的“白天鹅”——多次获得国际青少年芭蕾舞比赛金奖的于航。17岁的于航刚刚通过毕业考试,但她还想在芭蕾舞专业继续深造。现在,她正在准备2月初瑞士洛桑举办的国际青少年芭蕾舞比赛。

   每天“擦地”上千次

  说起与舞蹈的缘分,还有些意外。于航因为身体过于柔软,小时候学会走路就比别的孩子晚。4岁时,母亲为了训练她的腿部力量,给她报了舞蹈培训班。足尖的轻轻转动,由此一发不可收拾。

  2009年,10岁的于航考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芭蕾专业,穿上白色的舞裙头戴皇冠,像一只白天鹅用足尖上的舞蹈演绎浪漫故事。然而,随着时光渐渐推移,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使她和其他同学一样,感受到芭蕾学习的严酷。在她看来,芭蕾舞的高雅背后,是刻苦枯燥的练习。“比如芭蕾舞中最基础的动作‘擦地’,每天都要擦个几千次。每个动作都是反复大量练习,直到腿部的肌肉都对这样的动作有了记忆才行。

  7年来,于航保持每天芭蕾舞基础练习3个小时以上。上午跳舞,下午学习文化课程,有时候会复习到深夜。2012年、2013年,于航两次获得上海市奖学金一等奖。

  去年7月,于航在训练中发现脚部很痛。母亲带她去医院检查,医生初步判断是脚筋断裂,以后能不能跳舞都是个悬念。“我坐在医院走廊里就大哭起来,马上就是几个重要比赛,这可怎么办。”于航回忆说,经过深入检查,于航的跟腱部分有撕裂。“只要骨头没断,就不能中断训练。”于航直接回到了训练场。“毕竟还是十几岁的孩子,有这样的毅力真不容易!”于航的指导教师林美芳说。

   喜欢琢磨角色的性格

  “四肢修长,头部很小,脚背很大”,林美芳说,于航是一块不可多得的芭蕾舞好材料。林美芳是芭蕾舞专业名师,曾指导过谭元元等年轻舞蹈家,她认为不仅要教会学生舞蹈技巧,还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量体裁衣”。“于航的特点是第一反应很慢,教一个新动作,她总是学得慢半拍。但慢慢就会发现,她对于每个动作、每个角色会越吃越透,直到把一个人物的灵魂表达出来。”林美芳说。

  《艾斯米拉达》是于航挑战的第一部完整芭蕾舞剧。女主角具有吉普赛姑娘热情爽朗的性格,与于航原本内向性格有冲突。“起初,于航的动作都软塌塌的,不符合角色的性格,”林美芳说,在指导和于航不断地思考理解下,一个鲜活的吉普赛女郎形象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于航告诉记者,每接触一个新角色,她就喜欢私下里琢磨动作要领和人物的性格。空余时间,她会专门买票去看世界顶级芭蕾舞团的表演来提升自己。

  林美芳说,虽然我国芭蕾舞专业发展迅速,但与国际芭蕾舞传统强国相比,还是有些差距。每一届学员中能培养出一个踏上国际舞台的新星实属不易,为此,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也为于航倾注了不少心血。

  于航正在全力准备的国际青少年芭蕾舞比赛,也是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选苗的重要机会,目前世界各地200多名报名参赛的优秀舞者中,有70多人接到了比赛通知,于航便是其中之一。于航说,为了自己的芭蕾舞梦,她会让足尖完美旋转!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