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扎根农村从复旦优秀生到教书育人楷模,话剧《一诺千金》传递乡村教育情怀

09.09.2019  18:32

  她是一名毕业于复旦大学的优秀大学生,学有所长,本可以进入外企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高管,但面临工作选择时,她却放弃了令人羡艳的“金领”待遇,一往无前投身于“三支一扶”事业,扎根于远郊大地。是什么让她这么多年来无怨无悔地在奉贤乡镇学校从教,甘于奉献?又是什么促使她成长为一名学生喜爱、同事夸奖、学校赋予重任的优秀教师?明天(9月9日),公益话剧《一诺千金》将在奉贤中学正式首演,该剧以“2019年全国模范教师”“2017年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奉贤区青溪中学副校长包蓓姹为原型,展现了一位80后青年女教师从刚踏入社会,到迅速成长为教职岗位上的骨干力量,培育一批批优秀学生的感人故事。

   瞒着父母郊区支教,教师初心不会动摇

  2006年毕业之际,包蓓姹瞒着父母参加了笔试,选择加入上海第一批“三支一扶”大学生队伍,支教当时距离市中心2小时车程的奉贤。当家中收到面试通知时,她的父母惊愕住了。他们不理解:自己的女儿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为什么放弃舒适、体面的写字楼,跑到偏远的郊区学校工作?几乎身边所有人都劝她不要冲动。面对意料之中的不理解,包蓓姹说:“这不是冲动,是把最宝贵的时间花在最值得的事上。

  两年支教期满时,她依然选择留在了奉贤任教。曾经的同学们有许多从事着更高薪、体面的工作,但这并没有动摇包蓓姹身为一名普通人民教师的初心。对这位“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而言,教师不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生活的追求和意义,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也会坚守在岗位上。

  任教第一年,为了解决学校师资紧缺的困难,她一肩挑起了初一年级数学、英语两门学科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的重担;下半年,她兼任了八年级的历史与生命科学教学。“真心爱上了教师这份职业,爱上了奉贤这块土地。”2008年,支教期满,面对学生的不舍和学校的挽留,她决定留在奉贤继续任教。哪里需要她,她总是二话不说地走上新岗位。2013年,根据区教育局安排,她接到校长的诚意邀请,离开了已完全适应的老学校,加入到新开办的青溪中学,成为“拓荒者”中的一员。看着女儿如此认真努力,固执的父亲终于相信:这不是一时的“冲动”。父母看见了女儿的决心,也终于决定支持女儿的选择。

   看着学生成长,这种满足金钱虚名无法比拟

  话剧《一诺千金》讲述的是一名刚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的高材生包晓雯,来到距离市中心50多公里的一所郊区乡村学校支教的故事。包晓雯来到偏远的郊区支教,面对的是世俗的压力——有来自男友、闺蜜的,也有来自家人、朋友的,面对的是浮躁和功利……但是,两年的支教生活让她爱上了教师这份职业,爱上了郊区淳朴的孩子,也爱上了奉贤这片土地。

  当两年支教期满之际,学生们都不舍得她走。包晓雯就和学生们说:“只要你们在期末考试中成绩拿到年级第一,我就不走了。”学生们很努力,果然考出了好成绩。包晓雯为之感动,并履行了诺言,留了下来。“在这里工作,在孩子们中间,我感觉到爱。我很快乐,我爱这个工作,这就是我愿意当一名乡村教师的全部理由。”言语质朴,却是包晓雯的真挚心声。

  面对世俗的眼光、家庭的压力,但包晓雯像一艘在风浪中逆风行驶的帆船,没有回到舒适安逸的港湾,为了与学生的承诺,为了发自内心的热爱,她努力地将帆船保持在自己选择的航向。从表面上看,包晓雯留下的是履行了她对学生的承诺,但其背后却是“心的方向”,更为深厚的内涵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这不仅对主人公包晓雯,对于剧中其他人物,甚至每一位观众,都可以提出了这个问题,引发大众思考。

  身处繁华都市,身边仍时有不理解的声音,但包蓓姹总说:“自己如此幸运,能从事一份喜欢的事业,有趣又有意义。每天面对天真可爱、充满生命活力和幻想的孩子,看着他们一天天成长,这种满足是金钱和虚名无法比拟的。

  此公益话剧由奉贤区教育局、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青村镇人民政府和南桥镇人民政府出品并发起,以独特的视角,用诗意的戏剧故事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探讨教育理念。“以话剧的形式讲好奉贤教育故事,打造奉贤美育品牌,弘扬扎根基层、不计名利、教书育人、甘于平凡的教育情怀,是一次全新尝试和突破。”奉贤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说。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