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与洋居民排西厢也聊美剧

08.07.2015  13:51

  古北市民中心的表演厅,正在排昆曲《西厢记》。“80后”的盛弘扮“老旦”,西班牙人瑞卡多扮“老生”。唱词有点儿难度,瑞卡多一时接不上来。盛弘朝他使了个眼色,瑞卡多心领神会,微微翘起兰花指,接了一句“啊呀,老夫人哪”,顿时逗乐全场。

  脱下戏服,盛弘“穿越”回来,她娴熟地用英语和一旁的澳大利亚人亚当聊起最近流行的《权力的游戏》、《唐顿庄园》等英美剧。这番情景,看得前来取经的居民区书记们眼热。“和老头老太唠嗑,我们都在行,可像小盛这样外语说得那么溜,阿拉‘弗来赛’。

  盛弘是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这个国际社区的居民来自近50个国家和地区,她的杀手锏就是英语和开放式的思维模式。“我们书记是从外企跳槽过来的,需要双语频道随时切换的场子,她绝对Hold得住!”年轻居委干部打心眼里服她。

  30岁时,盛弘告别其任职的美资企业,转身来到社区。虽然工作场景发生180度大转换,但她在外企学到的那套管理学模式和柔性管理方法,在荣华派上了用场。针对国际化社区的特点,她倡导搭建了由中外居民组成的协商议事平台——古北市民议事厅。这个自治载体,居委会适度“让位”,社区相关利益方自行“补位”,中外居民可以自主议事。

  “你应该来参加一次我们的议事厅活动,绝对是一场‘跨国头脑风暴’。”居民区干部马琪瑶向记者描绘开会时的场面:洋议事员说英语,偶尔来几句夹生中文;本土居民讲普通话,也有一口上海话的,时不时蹦出几句洋泾浜英语。盛弘是主持者,也是翻译官,英语、沪语、普通话,她同步调频切换。“盛姐还要沟通中外居民不同的思维,比如上次议的小区宠物吧,老外养宠物的习惯和我们不一样,这些差异,她都要给双方讲明白。

  盛弘说,老外讲究规则,通知他们开会,一定要事先预约,至少要提前1周。“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习俗和规则,在国际社区做居民工作,什么都要懂一些。”自贸区建设后,盛弘要和洋居民解释负面清单;最近创业潮火热,她也和周边居民聊聊“互联网+”,聊聊私募。

  她身边的“洋参谋”越来越多。做完市民活动中心统计调查,亚当向她反映,“你有没有觉得,中年男性很少走进市民中心?”荷兰人珍妮弗提议建个私藏展示厅。于是,展示厅很快辟出,手工艺品、打印机、古董地图等私家热藏纷纷浮出水面;体育活动也纳入新活动的菜单,引得一批中青年男粉丝踊跃报名。

  最近,长宁区推行“交叉任职”,由居民区书记兼任楼宇、园区联合党组织(副)书记。盛弘把荣华的青年党务骨干送到“东银中心”任职,“这栋大楼的每个角落,我都很熟悉,当年我在这里上班;如今,我作为辖区党总支书记,带领青年党务干部来这儿任职,这种感觉很微妙。

  有人问她,月薪滑坡不后悔?盛弘笑了笑。“在社区一样能把事情做成,看到居民的微笑,这个成就感远大于在外企。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