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涉毒犯罪增多 以贩养吸沉迷白色粉末

08.01.2016  16:56

  近年来,随着女性吸毒比例的上升,由此所引发的犯罪数量也不断增多。由于女性吸毒相较于男性吸毒而言,在自身及子女的身心健康、所在家庭的稳定以及社会的安宁上影响更大,因此这一现象不容小觑。

  那么,女性为何会接触毒品,又为何会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该如何预防女性涉毒犯罪呢?

   案例

   90后少女懵懂中被男友带入毒网

  90后女孩阿梅来自广东农村,初中毕业后阿梅就开始在家务农。但不安于乡村生活的她,在与父母几次争吵后,只身一人赴上海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阿梅在老乡聚会时遇到年长她两岁的阿林。交流中,阿梅得知阿林因早年丧母,父亲与她人组成家庭后,对其不管不顾,因此成了孤独的“沪飘族”。因为有类似的性格,也有“缺爱”的共同背景,阿梅开始关注起阿林。之后,两人通过微信有了进一步了解,不久便确立恋爱关系。

  阿林喜欢带阿梅去夜店找乐子。一次,两人喝了点酒,玩得正兴头上时,阿林将阿梅带到一个“秘密”房间。

  “我有办法让你感到更快乐!”阿林神秘地说。

  “我不相信”,阿梅看着阿林回答。

  “不信就试试”,阿林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白色粉末。

  阿林告诉阿梅,这不是毒品,而是一种兴奋药,不会上瘾。在阿林的几番诱导下,最终阿梅吸入了这些粉末。吸食粉末后,阿梅感到很轻松,也很快乐。就这样,为了寻找这种“快感”,阿梅渐渐地迷上了这白色粉末。

  但随着阿梅吸食白色粉末的频率与剂量增大,毒资成了她和阿林共同的难题。为此,阿林想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每次吸粉,均从上家那里多批些,然后留一些自己吸,其余则出售。

  于是,阿梅开始干起贩毒的行当。对此,阿梅虽然很害怕,但是在阿林的“鼓励”以及毒瘾的发作下,无奈铤而走险。不过,阿梅每次和别人交易毒品带的剂量都不超过1克,因为她感觉即使被警察发现,她也可以立即销毁或藏匿毒品。

  2013年12月22日,阿梅带着0.43克白色晶体状毒品以1000元价格贩卖给他人时,被公安机关抓获。抓获当日,阿梅如实向公安人员供述了自己吸毒、贩毒的行为,并协助抓获了阿林,而面临阿梅的是3个月10日的拘役。

  无独有偶,与阿梅一样,走上“以贩养吸”之路的,还有来自四川小城的任大姐。

  50岁的任大姐下岗后待业在家。2014年年初,任大姐因为腹部疼痛,去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肝硬化。因为心理压力以及疾病疼痛,任大姐每天晚上都无法安眠。为了治病,任大姐听从他人的建议,赴上海治疗。

  到上海大半年,任大姐到处求医问药,但其疼痛一直未有明显缓解。一次,在医院,她听说吸食毒品可以缓解疼痛。于是,任大姐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在他人的介绍下到某娱乐场所购买毒品并吸食。

  吸毒后,任大姐也像阿梅一样,感到浑身轻松,并且感觉全身充满了力量,仿佛病痛一下消散了。为了得到这种解脱的感觉,任大姐也逐渐染上毒瘾。

  本来因为看病,任大姐的积蓄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吸上毒品以后,任大姐明显感觉入不敷出,于是,也在别人的建议下,走上通过贩毒换取毒资,以供自己吸毒的道路。

  2014年4月24日,任大姐以200元的价格将2包白色晶体贩卖给他人,双方成交后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后经法院审理,任大姐被判处拘役2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

   现状

   巨额利润驱动黑色产业链延伸

  像阿梅、任大姐这样,因为缓解病痛、心理减压、寻求刺激、交际圈不良、生活环境影响等原因走上吸毒进而贩毒道路的女性已不在少数。

  虹口区法院刑庭庭长陈乾介绍,根据近两年该院刑庭所受理的女性涉毒犯罪情况比较来看,女性涉毒犯罪已呈现出四个上升趋势:一是女性涉毒犯罪增速加快,该院2015年所受理的相关案件,同比上升了80%,其中犯罪女性有86%属于无业人员或者工作不稳定群体;二是女性涉毒犯罪呈现年轻化,目前该类犯罪中18-25周岁之间的女性涉毒犯罪上升速度最快,同比上升30%左右;三是吸食、贩卖合成毒品上升明显,贩卖冰毒、摇头丸、麻古、k粉等合成毒品,较去年同期上升56.5%,同时合成毒品占所有毒品案件的86.6%,已在该类案件中占据首席;四是“零包贩毒”亦有上升,“零包贩毒”即为避免被公安机关发现贩毒行径或便于在暴露贩毒行为后立即销毁毒品,犯罪分子通常携带不到1克的毒品进行交易,目前,该类情况同比上升59.1%。

  据了解,目前夜店、歌舞娱乐场所,成了毒品交易、毒品吸食的主要场所。一些娱乐场所和服务行业的业主利欲熏心,为了招揽生意,提升营业收入,对吸毒、贩毒行为采取放任的态度,明知吸毒、贩毒人员前来,也不管不问,有的甚至还提供便利。

  娱乐场所因毒品获利,其实仅占毒品产业链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像阿梅、任大姐这样“以贩养吸”的女性,也只是毒品产业链中的一枚棋子,她们并未从中获利,却成为毒品销售链条中的贩卖末端。

  那么是什么驱动着这个黑色产业链条的延伸?记者了解到,目前像海洛因这样的传统毒品由于制作难度较大,因此价格昂贵,故其“利润”也相当可观。根据制毒地与销售地的远近、各地打击毒品力度的不同等,有些海洛因售价是其制作成本数倍、数十倍甚至数百倍。这样高额的利润促使一小部分人产生冒险心理和侥幸心理,同时对金钱的贪婪和无限度追求,成为他们从事高风险毒品犯罪的巨大内驱动力。他们通常以家庭、同乡等为单位,结伙分工进行制毒、贩毒活动,以此获取利益最大化。

  在此过程中,由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制作、运输难度大,故售价较高,销量有限,于是,冰毒、摇头丸等合成毒品等相继出现。由于这类合成毒品来源制作相对简单,有些原料甚至来源于药店的相关药品,故成本较低,销售价格也较便宜。在利益和需求的驱动下,贩卖、吸食合成毒品的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

   开方

   多管齐下预防女性涉毒犯罪

  女性涉毒犯罪增速加快、呈现年轻化、吸食贩卖合成毒品上升明显、“零包贩毒”增多四大趋势反映出目前女性涉毒犯罪的严峻性。为此,虹口区法院刑庭庭长陈乾倡议全社会共同关注女性禁毒问题。女性涉毒,不仅对其自身及未来孩子的身心健康有所危害,而且还影响到所在家庭、社交圈等的稳定、和睦。此外,还可能产生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比如容易引发“以淫养吸”,即通过卖淫获取毒资以供吸食毒品的行为,这不仅危害社会治安,而且通过吸毒、卖淫等,还易滋生诸如盗窃、诈骗、抢劫等更多犯罪行为的发生。

  同时,相较于男性吸毒,女性由于吸食剂量小导致耐受性增强,故更容易上瘾,更易衍生出贩毒等一系列相关犯罪。对此,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薛进展表示,不仅要高度重视女性涉毒问题的严重性,更要综合考虑女性在道德、社会、法律、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多维度开展禁毒工作。

  道德教育是防范女性吸毒的首要因素。健康的道德观有助于女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此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提高综合素养,远离不良社会风气侵袭。

  社会管理是防范女性吸毒的保障因素。在此,要加强对毒品源头的查控、打击,运用科技化手段提升发现、识别毒品的能力,从而构筑牢固的防毒和查毒网络。同时要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管控,建立该类药品购买的登记、限购制度,以此严格限制该类药品的流通,以防被毒贩滥用。加强对娱乐场所的检查管理也尤为重要,在娱乐场所张贴禁毒标识,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教育,并通过明察暗访的方式开展监督与管理,能有效减少女性接触毒品的机会。

  薛进展还表示,刑罚打击也是防范女性吸毒的威慑因素,对于涉毒犯罪必须从快打击。心理引导则是防范女性吸毒的辅助因素,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降低女性偶发性涉毒犯罪的发生。

  从虹口区法院所判处的女性涉毒犯罪情况看,复吸女性涉毒犯罪比例上升幅度较大。从戒毒所走出去的女性戒毒人员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公众歧视,让她们难以感到社会的关爱。这些女性在生理上可能已解除毒瘾,但心理毒瘾并未完全消除,在缺乏关爱和安置的基础上,她们又会不自觉地在他人的引诱下重返娱乐场所寻找“乐趣”。因此,预防女性复吸问题也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