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强人的不能承受之重

28.10.2014  12:55

  Anne-Marie Slaughter这样的人,在哪个性别中都是人杰。但作为女性,则负担格外沉重。这远不仅是家庭负担,还有社会角色的负担。

  她因为放心不下14岁和12岁的两个儿子,在国务院干了两年,就匆匆返回普林斯顿,仿佛是自己事业上的一大挫败。其实,她回来并非当家庭主妇,而是担任普林斯顿的全职教授,并定期在媒体上发表外交方面的专栏,一年进行四五十次演讲,频频出现在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同时还从事学术研究、撰写自己的下一本专著。平常人就是放弃了一切来追求事业,也远远达不到这个高度。当然更不用说,她一年后就出任新美国基金会的主席和CEO了。

  然而,即使如此,她从华盛顿回来,在女性朋友里仿佛还是败军之将。大家的反应有两个极端:一些人的态度是:你居然不得不离开华盛顿?意思是,女性刚刚争取到这种领导世界的机会,居然被你放弃!另一些则说:我不想对你的经验说三道四,但我自己从来不妥协,我的孩子成长得很好。这后一种人,就是那种以家庭为中心、不惜牺牲事业的女性。她们颇为自负的认为,因为她们的精心呵护,自己的孩子不象Anne-Marie Slaughter的孩子那样有那么多问题。

  Anne-Marie Slaughter承认,第一种反应已经让她颇为恼火,但第二种反应简直是无法消受。她一直是在女权主义的大旗下勇往直前的,哪怕看到自己身边的“战友们”一个一个地掉队。从大学本科到法学院,身边的女同学越来越少。对此,她只能感到自豪。她坚持了下来,她是赢家!她一直教诲后辈女性:女人可以获得一切!

  难道,突然间她成了“败军之将”?

  她指出,女权主义四十多年,在女性中已经有了代沟。上述的反应,主要发生在她这代人或比她老的女性之中。年轻一代则大不相同。她曾经去牛津大学对罗得学者们讲演。获得罗得奖学金的,在哈佛耶鲁也是百里挑一,都是年轻一代最精英的人士。而她被邀请讲演的题目,是家庭与事业的平衡。不知为什么,听众主要是一群四十几岁的男性和二十多岁的女性。在讲演中,Anne-Marie Slaughter对国务院两年的工作经验进行了诚实的反省,坦言只要孩子还没有长大,她就不再有可能回到政府中工作。听众反应热烈。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女子站起来提问,首先感谢她的坦承:“你没有给我们一通女性可以得到一切之类的傻乎乎的忠告”。在场的所有女性,几乎都计划家庭与事业兼顾,不牺牲任何一头。为此,她们也都准备作出某些妥协,并承认这些妥协是她们的男性伴侣很少会考虑的。

  Anne-Marie Slaughter对此的反省是:她这代或比她大一点的女性,在女权运动中成熟,信奉的是毫不妥协的女权主义原则。虽然家庭与事业的冲突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人掉队,但坚持到最后的,都是那些最有信仰和意志、最有能力并肯牺牲的人。她们硬撑着,一大责任就是给下一代留个好的典范。其实,她自己在华盛顿的两年中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诸如对孩子的责任这种母性的本能,永远占据着女人的生活。男人对同样的问题可以不考虑。要求女人不考虑,则违背女人的天性。硬撑着是撑不下去的。况且,下一代中的许多女性,包括获得罗得奖的这种最优秀的女性,已经不再听她们的教导了。“女人可以获得一切”的口号,在现实面前显得太空洞了。

  所以,Anne-Marie Slaughter决定改变。她仍然信奉“女人可以获得一切”的理想。但是,这不是现在,也不是在既有的美国社会结构中能够实现的。面对现实,与其高喊“女人可以获得一切”的口号,不如讲一讲为什么女人不能获得一切,是什么限制了女人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改变什么样的现实,才能最终让女人可以“获得一切”。

  (作者为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