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为女儿准备哪些嫁妆?看看“老早”的松江人怎么做

26.05.2019  07:02
2019 05/26 05:14 分享 返回

    

    松江有句老话“姑娘长来扫帚长,娘肚皮里生(牵)肚肠”,今天跟着小松来了解一下曾经的父母是怎样为女儿准备嫁妆的。

    建国前

    松江地处水乡,迎嫁妆大多用船,船上插红旗,一路上敲锣打鼓。迎妆领队多由新郎舅舅或姐夫担任。女家有多少嫁妆,媒人早就打听清楚,按规矩,迎妆者媒人只能取一件嫁妆(一捆、一叠、一包、一箱),男家派出的人数要与嫁妆数大体相当。

    女家将妆奁贴上红纸,放置在客堂或门前场地上让人观赏,称“摆妆”、“亮妆”。被子、箱子等大件用土布交叉捆扎,被褥、马桶中放花生、枣子、红蛋等物。富户的陪嫁有田契(女家将耕田所有权送给女儿作为陪嫁,俗称“花粉田”)、四橱八箱、木竹家具、铜锡器皿、衣被褥垫、四时应用之物。中产人家有橱、箱、梳妆台、脚桶、马桶、被褥、衣服、铜锡器等。一般人家必备箱子一两只、衣被、马桶、脚桶及土布若干匹。女儿家长大后,多自织土布作妆奁,以多为荣,待出嫁时,多有数十匹。穷人多将母亲出嫁时的马桶、脚桶整修重新油漆再作嫁妆,有俗语“外婆传娘娘传囡”。

    添木梳妆箱,新娘们曾经心仪的陪嫁物品

    上世纪50年代

    在刘玉兰老人的收藏里,有一份1947年的嫁妆礼薄。这是她的小姐妹,王小姐的婆婆——一个大家闺秀的陪嫁清单。

    开篇是“百年和合,五世其昌”,收尾是“荆布家风”。

    中间便是一列列嫁妆种类,其中红木满堂,蜜月游箱、龙凤戏水……琳琅满目,一看就是出自胸有笔墨的文人之手。

本文来源:上海松江 作者: 责任编辑:姚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