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美娟为何“困惑”

24.03.2016  10:02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奚美娟作为文艺界的代表发言。她分享的是自己多年的困惑:当大批年轻的文艺院校毕业生走出校园,用什么使他们成为德艺双馨的“青年艺术家”?

  大环境的变化令奚美娟感慨地说,她这一代文艺工作者,“出道”时一般都进了专业院团。这些院团中代代相传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年轻人的责任和担当。而如今,走出校门之后直接踏入市场的年轻人却找不到“艺德”方面的引路者。“更多走市场,是文化事业的一个大趋势,这没有问题,”奚美娟说,“但刚刚走出学校的年轻人一下子就冲进文化市场经济的大海,多少会有些迷茫。”而当市场化成为愈发显著的趋势时,用什么方式填补青年文艺人才“再教育”的空白,以此提升其道德修养、实现品格完成,进而推动文化繁荣代代相承,这是一个有关青年演员健康成长的话题。

  最近,又有几位老艺术家先后离开了我们,其中有著名声乐终身教授周小燕,有专演配角的表演艺术家葛存壮,有连环画大家贺友直。“道正声远”,老艺术家为我们的青年演员树立了前行的路标。

  精彩的人生,精彩的老人,周小燕99岁作别我们前依然挂念的是学生。周先生是终身教授,对得起这个称号。她身上的坚毅品格以及为中国声乐艺术付诸终身的精神,是“师道”最好的写照。她说,学习美声不是为了炫技,而是要用这一外来的发声技巧,传递中国的声音。对于收徒的标准,她说,首先看人品。周小燕先生用她的技艺和人品,为祖国的声乐艺术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葛存壮一辈子都在演配角。其中大多数又是反派。他和陈强、陈述、方化、刘江被称为“五大坏蛋”,在影迷间传为佳话,其实这也是观众对他们表演艺术出神入化的最大褒奖。葛老在70岁获得了第一个大奖,那是1997年因为出演电影《周恩来伟大的朋友》,成功塑造了齐白石这位中国画巨匠,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后来又有了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部电视剧作品《徐悲鸿》,再次出演齐白石。他坦言,“从20多岁起,我演了一辈子配角,一直都在‘客串’,戏多少都不挑剔,但是在艺术上一点都不能怠慢。我是‘甘当绿叶配红花’。”这种绿叶精神成就了他的艺术地位。

  当“泰斗”、“大师”等头衔接踵而至时,贺友直一笑而过。“要明白自己到底是谁。我不是泰斗,就是一个画匠,千万别把我捧得太高。”文物收藏单位上门约请他画人物、画扇面,都被他婉言谢绝,因此有人嘲笑他放着钱不赚,死抱住连环画不放,是要制造连环画的“贞节牌坊”。贺友直坦然以对:“谁不知道这些都是来钱的活?可这些钱我不赚也有我的道理。画国画要懂诗、书、画、印,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这些我不懂,怎么画?我的文化是这样,我的生活积累是这些,所以造就了我就是一个连环画家。”他的真率质朴,告诉我们一个为艺者的境界,不仅仅在专业上,更有品格。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下不乏一些艺术工作者为了功名利禄,在浮躁中失落本真,丧失尊严,失守底线。当周小燕、贺友直、葛存壮们离我们而去,他们的一生用铮铮言行说明了为人为艺之道是师严道尊,是抱朴守正,是心无旁骛,是德艺双馨。他们为青年艺术家们提供了镜鉴与坐标。奚美娟的“困惑”,点中了当下青年艺术人才培养和成长中的“要害”。这个“困惑”,除了要靠青年文艺人提高“内在”修为,也迫切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建树规范的演艺经纪行风行规,健全文化法律法规,推动文艺人在漫漫为艺路上不断地经历“再教育”,经历品行的打磨与淬火,才能终解此惑。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