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06.11.2015  10:49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承载着全国上下对到“十三五”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热切期盼,29日一经公布立即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全会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11月3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举行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今刊发部分学者的发言稿。  

建设文化强国的思路

刘士林  

把“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战略任务,不仅为“中国富了以后向何处去”明确了战略方向和具体的战略领域,也有助于解决当下社会生活中普遍的道德素质不高与文化价值偏差问题,推动中华民族共有思想道德基础的形成和发展。  

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三五”时期是此战略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目标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首先阐述了“十三五”时期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思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其次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重点目标:一是将“文化安全”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信息、国防等并列为“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二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中提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由此可知,“文化安全”和“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在“十三五”时期的文化强国建设中将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从“文化安全”的方面看,近代以来,以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坚船利炮”为代表的物质文明为先导,以20世纪初期西方“德先生”“赛先生”为代表的政治与社会制度为中坚,再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西方“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文化”为代表的理论与文化思潮为殿军,一种“以西方之标准为标准,以西方之是非为是非,以西方之道路为道路”的文化发展理念、模式及心态逐渐形成并日益深固,成为解构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质疑否定中华民族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的一整套的理论范式和技术程序。201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考察时表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既是对近现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及价值体系“陆沉百年”的沉痛总结,也是从未来国家文化发展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明确信号。在“十三五”时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服务,可以有效规避思想认识上的糊涂和实践中的举棋不定,保证“十三五”时期的文化强国建设,在继承传统文化精神血脉上“不变质”,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不变色”。  

从“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的方面看,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已稳居世界第二,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不平衡、国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等深层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在“十三五”时期,把“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战略任务,不仅为“中国富了以后向何处去”明确了战略方向和具体的战略领域,也有助于解决当下社会生活中普遍的道德素质不高与文化价值偏差问题,推动中华民族共有思想道德基础的形成和发展,为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主体支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  

来源: 文汇报   2015.11.06   第07版   论苑  

原文: 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