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头版]交大民国考题难倒诸多网友

06.01.2015  12:05

  “穿越回民国,你考得上交大吗?”进入期末考试周,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会微博整理交大党史校史研究室史料,英语翻译《桃花源记》、东方MIT英语出题,民国时期交大的入学考题和“参考书”不仅令网友们大呼“好难”,在校学子也自嘲“换做当时恐怕绝对考不上”。 

    入学考题很难

  我国机车设计制造专家、交大1939届校友傅景常对当年交大入学考试依然记忆犹新,“第一场考化学,限三小时交卷。题目之多,连数都数不清。一出考场,莫不唉声叹气:完了!完了!”三天考完物理、英语、数学和国文,已是精疲力竭,叫苦连天,自觉自讨苦吃。 

  上海交大党史校史研究室保存的《1931-1937交通大学历年入学试题解答》和1937年出版的《交通大学近十年数理入学试题详解》揭示了当年的考题。1926年的试卷考平面三角、高等代数,1925年的物理题用英文出题,1944年的英文试题要求大家翻译《桃花源记》……今日高考竞争激烈,催生各种参考书,当时报考交通大学竞争非常激烈,学校自主出题,不同系科考题略有不同,录取率约10%-20%,这两本也绝对是当时为考生出版的“备考秘笈”。在《1931-1937交通大学历年入学试题解答》的封面上,赫然写着“谨把这本书贡献给有志投考交通大学的青年;并纪念在这次不幸遭遇中的奋斗”,当年考生激烈状态可见一斑。 

    学业紧张竞争激烈

  入学考试只是第一关,入校后的学习也非常严格,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核和升留级制度的执行。当时学校规定每学期考试2到4门,不及格者可补考2次,补考后只要有一门主课或仍有3门副课不及格者则令其留级,最多只能留级2次;一学期有4门不及格者不得参加补考,由校长令其退学。当年主课“流体力学”就因课程难、要求严而被学生称为“留级力学”;“结构力学”被称为“结棍力学”。 

  即便后来成为大师、大家的校友,回忆当年依然“心有余悸”。1930级交大校友、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张光斗先生回忆,当时老交大有“三分之一不及格”的说法,教师总是出偏题、难题,掌握三分之一不及格的主动权;学生则专攻难题,预做教课书后面的总习题,争取跳出三分之一的圈套。教务处公布月考、期考分数时,用蓝色填写及格分数,红色填写不及格分数,总是红色一片触目惊心。 

  “蛟龙”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芑南是交大船建学院校友。回忆起交大的口试时,徐芑南用了“闻之色变”。当时的口试,采用抽签,考题随机,考点可能来自任何章节的任何角落。口试中,学生一边答题老师还会一边发问,对学生知识到底掌握如何,老师会一句一句地追问下去,如果没搞懂,马上露出马脚。那时大家对于口试个个胆战心惊,紧张得不得了。徐芑南记得第一次考的时候,很多人连早饭都吃不下,有些同学两腿发软,说要叫车到考场,怕得走不动。 

  交大1934届校友、“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入校时国文51分、英文80分、物理50分、化学85分、高等代数60分、解析几何70分,这个成绩名列工程学院第三的佳绩。从三年级开始,钱学森每学期平均分数都超过90分。按照当时学校奖励规则,凡是学期成绩在90分以上,操行列入甲等的学生,可以享受免缴学费的奖励,开学前缴纳的学费全部予以退回。因此,从大三开始钱学森每学期都能获得免交学费的奖励。 

来源:《新民晚报》 2015.1.15 头版 

原文: 交大民国考题难倒诸多网友